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新民眼 > 正文

观潮| Come on 青年!你若“怀才不遇”,我正求贤若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孙云     作者:孙云     编辑:黄佳琪,董群力     2019-10-30 16:59 | |

  【新民晚报·新民网】“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15年过去了,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说的这句台词依然牢牢烙印在许多观众心中。每当听到有关人才的话题,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就浮现出当年电影中的画面。15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毫无时代隔阂。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在的上海,更是从未如此求贤若渴。在日前召开的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座谈会上,上海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每个创新创业青年人才代表的发言时间,从原定的每人5分钟增加到每人8分钟。后来,更因为座谈会开得十分热烈,会议时间从原定的1小时一再“拖堂”,最终,座谈会开到暮色西沉,总计时长3小时15分,方才意犹未尽地划上句号。

  这场座谈会的近50位参与者是上海创新创业人才中的优秀青年代表,他们大多是“75后”“80后”,还有少数“90后”。这些青年才俊的创新创业主要集中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新业态,其中一些创新创业企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已经展露出未来“独角兽”企业的潜质。这些年轻人做的就是创新创业,自然思维活跃,敢闯敢秀,因此,在大会安排的代表交流发言后,又有许多与会代表争相举手,这种蓬勃的朝气,也是上海活力的写照。

  上海这座城市由创新创业成就,也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在这些创新创业青年人才中,不乏海外名校的青年海归,其中很多并非是上海“土著”。之所以从许多城市伸出的橄榄枝中,唯独青睐上海,选择上海作为他们回国创新创业的第一站和出发点,上海朗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理事长平凡说,他看中的就是上海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平凡是英国康德学院高中录取的第一名中国大陆留学生。就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期间,他曾经两次来到上海实习,短短3个月的实习经历让他被上海的高效、透明以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化氛围深深折服,因此,他学成回国后没有回到东北的家乡,而是来到“气质相投”的上海,远离父母独自打拼。几年来,他不仅为逾百名学生提供咨询和推荐,帮助他们前往剑桥、牛津等英国名校留学,同时,也积极投资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其中有两家从A轮就开始领投的企业现已成为行业“独角兽”。2年前,平凡还创办了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继续培养创新性和国际化的优秀人才。

  座谈中,平凡深有感触的一句发言“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也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都需要一片沃土。过去很多年中,上海都是创业者的乐园与试金石,他相信,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前进征程上,上海将继续成为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企业的摇篮。

  与会代表中,像平凡一样从外地来到上海闯荡一番事业的青年人才还有不少,在海内外历练一番后重回家乡扎根的青年人才也有不少。说得好不如干得好,哪里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选择投了票。

  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最大的动力是改革,最大的资源是人才。当前,上海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地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既是上海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创新创业时不我待,青年人责无旁贷。

  近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正在上海举行,全球“最强大脑”汇聚临港滴水湖畔,探讨科技的巅峰与未来的极限。人类对巅峰的认识和对极限的挑战,都来源于不懈的追求、不断的突破。创新创业正是创造未来,攀登巅峰。在连续两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名年方15岁的上海女生均获邀参加,与诺奖获得者交流。能得到这样一张沉甸甸的邀请函,得益于她的研究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这名15岁的上海女生被网友称为“别人家的孩子”,但其实,这样勇于创新的孩子在上海也不乏其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别人家的孩子”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带我们一起征服更多科技的巅峰,挑战更多未来的极限。

  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的上海“四大品牌”,今天的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需要不断涌现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演绎动人故事,不断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传奇。

  上海这座城市,则要为创新创业搭好平台、建好舞台,积极打造面向世界的“会客厅”,让大家在上海这座城市聆听世界的声音,接触最优秀的人才,捕捉最前沿的信息,分享最鲜活的思想,激发最有创意的灵感,找到世界级的大科学平台、高能级的研发机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产生更多创新创业的奇思妙想,点燃更多创新创业的星星之火。

  大事业都是从小突破慢慢累积起来的,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的长成需要好的“种子”,需要“肥沃土壤”,需要“阳光雨露”。上海这座城市要有长远眼光和宽阔胸襟,千方百计营造更好环境,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扎根上海,茁壮成长。要积极添薪加火,对成长期、初创期的企业要给予更多主动服务、精准扶持,帮在最需要时、帮在最困难处。

  创新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创新有其自身规律,急不来,也催不出。政府作为“园丁”,只能多松土,多施肥,多浇水,静待花开。有了这样宽松的氛围,更优的服务,青年们才能够在创新创业路上多为梦想奔跑,创业无扰,创新无忧,创造无憾。(新民眼工作室 孙云)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