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外婆的小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戴幸幸     编辑:史佳林     2017-11-06 14:05 | |

  记忆中,外婆家的小屋虽然破旧,但充满温馨。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我的人生记忆就是从那间小屋开始的。那屋子的基础是用泥土捣出来的一块块土砖,中间夹杂着一些青砖砌成,墙外贴着草帘,屋顶也是用稻草帘铺成。所以,下大雨时屋里总会漏水,外婆和小姨就拿着面盆盛水。

  晴天,我们常在小屋门口的帐篷里听外公讲故事……每当我们兄弟三人犯错的时候,外公总是拿着一根柳树枝找我们。外婆便把我们先藏在邻居家里,等外公气消了再让我们回家。

  外公是做绿化养护工的,平时的工作就是修剪树枝,为树木涂白石灰、喷药水。他还兼职杀猪。每次他杀猪我们总喜欢跟在后面,因为杀完猪人家都会用猪血加青菜烧汤,送左右邻居一碗,我们顺便可以吃上一小碗解解馋。那个年代农村基本上见不到钱,给人杀猪,人家就给一些内脏做工钱,拿肉的都是打个欠条,等下次杀猪再拿欠条换回来。

  离小屋不远就是小学。那个年代乡下重男轻女,女孩子能上学是一个梦想,所以整个学校女生屈指可数。学校是五间破旧不堪的破草房,每间南北各有两个窗框,却没有窗户,中间竖着几根细木棍;没有任何照明,黑板是一块涂了墨汁的木板。课桌板凳学生自己带,上学放学每个学生肩上都扛着一个木板凳。学校操场角落里悬挂着一个灭火器的外壳,校长戴着全校唯一一块手表,上课下课他就用一根铁棒敲打灭火器外壳,发出声响代替打铃。每个班主任要教语文、数学、德育、书法四门课。还有劳动课,基本上都是在农田里进行,像拔草、捉棉花虫等。

  虽然不久后我就回到了上海,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外婆的小屋也已不见,但关于童年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颇令人怀念。 (戴幸幸)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