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夜读 | 素风逸韵蓝印花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伟明     编辑:史佳林     2017-12-21 20:35 | |

蓝印花布产生于水粼粼的江南,它与小舟、青砖、白墙、油灯、团扇、青花瓷、油布伞相伴,和蓝天、白云、翠绿的大自然相得益彰,弥漫着素风逸韵的乡土风情。

我婴儿时,是外婆用一方陈旧且柔软的蓝印花布,包裹着我,乘着脚划船,从绍兴奶妈处抱回余姚陆埠古镇,让我这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冥冥之中与蓝印花布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我在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青龙古镇插队落户。农家的房前屋后常晾晒着一排排经过浸染的蓝印花布,那从天而降的蓝底白花、白底蓝花窄幅土布,如经幡舞动,如海水飞瀑,仿佛是天之云彩,海之波涛,让人惊讶,让人陶醉。

“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蓝印花布是取自自然,染成天然,上接天色,下纳地气的布匹。这蓝草的根,中医也称板蓝根,可以入药,清热解毒。我想青龙镇名字,应该蕴含着荀子“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在古青龙镇的乡村,当地人往往把蓝印花布称之为“老布”,家中的被褥、蚊帐、台布、包袱等,全都是青蓝色的底子。每逢婚丧喜事,蓝印花布便唱上了主角。姑娘出嫁时,没有靛蓝色布匹做的饭单,以及凤戏牡丹、龙凤呈祥图案的压箱“老布”,是断然不行的。农村的婚嫁,往往把“老布”陪嫁的数量,纺织浸染的工艺和图案印制的艺术,作为比拼的条件和场合,它是娘家人和新嫁娘织布、印染才艺的展现。

旧时青龙镇的农村,“三分种稻、七分种棉”。农家无论贫富妇女都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子夜不停。“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染坊,均以蓝印为主,“染天青、淡青、月下白”,“以灰药涤布染青,俟乾试出,青白成文。有山水、楼台、人物、花果、鸟兽诸象”。《申江竹枝词》中有“比户缫车月满堦,河豚上市布盈街”的描述。

蓝印花布虽没有唐丝宋锦那么富贵,然而,却有粗犷的乡野之气。它的美别有风味,灰染夹染,扎染蜡染,肌理纹路粗细兼有,似断非断,富有非人工的自然美。它的花色蓝得内敛、白得明快、蓝白相间、简约雅致,犹如一尊素雅高洁的青花瓷器,清冷婉约的唐宋诗词,让那俗气的桃红柳绿黯然失色。我曾在青浦朱家角、练塘、金泽等古镇,那麻石老街上,遇见过那穿着蓝印花布做成的衣裙,戴着原生态的包头土布,撑一柄油纸伞的“丁香姑娘”。现代元素和古街沧桑融为一景,衬托出柔润的江南。

文化旅游的复兴,让江南人多了一份文化的自信,传统的蓝印花布又恢复了它不老的容颜。上海世博会朱家角实践区、“一带一路”的青龙古镇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都让蓝印花布重放光芒,出尽风头。“我有一棵草,染得蓝如宝,穿得老布旧,颜色依然好。”从涮浆、揭版、浆布,到染色、刮白、漂洗、晾晒,浸润着人间多少心血、多少创意,它是江南人工匠精神的传承写照,江南文化的诗性符号,素风逸韵的美感张扬。(曹伟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