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久违的糕香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倪辉祥     编辑:郭影     2018-02-09 17:06 | |

在乡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适逢动迁住进了引以为豪的新公房,初时,“鸟枪换炮”的感觉带给我激动与喜悦,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在不知不觉中淡薄了下来;反之,对于昔日宁静、清新的乡村生活的怀念,对于味道独特的浦东乡村风情、风俗的眷恋,却是年复一年地增浓着;尤其是过年时色彩浓之又浓、醇香醉人的氛围与情景,更是让人留恋不已、回味无穷。每届年关,自会魂牵梦萦,挥之不去。这恐怕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乡愁情结吧!

根深蒂固刻在骨髓里的乡愁,每当遇上“导火索”的时候,总会触景生情而引发出令人难以自抑的万千思绪。前不久,一位我曾经帮衬过一二、至今还没有轮到迁移的亲戚,专程给我送来了两块他自蒸的糕。他说,知道你喜欢吃糕而且是个老糖尿病患者,所以其中的一块没有放一点糖。他叮嘱我尽管大胆吃。我凝视着一大块中间夹满了核桃肉、还冒着热气的传统土糕,顿时感受到了无价的情意,激动之下拿刀切下了一块,津津有味地品尝起了久违的糕香。软糯喷香乡情浓郁的老味道,自然而然地勾引出了潜伏在我心头的糕香乡愁。

在浦东土著的心目中,“蒸糕”蕴含着“增高”之意,也饱含着对“升高发禄”的企盼。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穷怕了的乡亲们,谁不想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越来越红火呢?于是,过年时节浸米、舂粉、蒸糕,几乎成了一档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目;即使是不会蒸糕的人家,也会准备好了米粉央求会蒸的村邻帮忙。因此,在临近年关的一段时间内,宅村上到处飘溢着诱人的糕香。

我母亲是整个宅村上公认的心灵手巧的蒸糕能手,除了自家蒸之外,她还有求必应地帮求上门来的村邻们蒸糕。经我母亲的双手摆弄出来的糕,糕面点缀赏心悦目,吃起来口感特别细腻香甜,深获村邻们的交口称赞。也许是我贪嘴糕香的缘故吧,我从小就是母亲舂粉、蒸糕时的“跟屁虫”,充当着她的小帮手,因此叔伯长辈们夸赞我母亲时,也总会捎带夸上我一句:“迭个小囡长大了之后一定也是个蒸糕的好手。”我听后当然备感自豪,逢上母亲外出帮忙时,我总会形影不离地跟随着她,盼望着早点替代母亲成为一个蒸糕高手。

记得我稍大了点的时候,我帮母亲在石臼上舂好了米粉之后,心高气盛地向她提出独当一面的要求,没想到母亲一口应允,并且甘愿当我的“火头军”。在母亲的鼓励下,我立即挽高了衣袖,兴致勃勃地泡上糖精水和粉,接着揉糕粉,然后用细筛子筛出粗团杂粒,最后依样画葫芦,像母亲上笼时一层层地铺上糕粉,在糕面上撒上了赤豆与红枣。母亲冷眼旁观,一言不发,只是一边关照我“火旺点、火小些”,一边往灶膛里添着柴火。我看到糕面的颜色变了、糕香溢出时,便高叫着“停火”了。当我兴冲冲地把这蒸糕——平生第一次的“杰作”起笼倒扣到桌板,提刀切开的时候,我顿时傻眼了:中间的糕竟然是夹生的!直到这时,母亲才和颜悦色地告诉我,问题是出在一次次加粉时火候掌握得不到位。这时我才体会到貌似简单的话儿,其实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呀。第一次尝试就不及格,我自然是不敢再逞能了。没想到母亲却和蔼可亲地鼓励我不要泄气。就这样,在母亲悉心指导下,我终于蒸出了妈妈频频点头的香糕。品尝着自己亲手蒸出的糕,心里还会不甜蜜吗?

患有糖尿病且告别了乡村老宅之后,对糕一直情有独钟的我一下子失去了尝糕的口福,超市里买的糕或是朋友送的崇明糕,哪一种不是甜得发腻?可惜我只有眼馋的份而没有了品尝的福。事隔多年重新尝到了久违的乡味浓重的香糕,虽然没加糖,但我感到特别香甜,因为我重新品尝到的,不仅仅是蒸糕,更是浓郁得醉人的乡愁啊!(倪辉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