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上海滩养狗人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刘云耕     编辑:钱卫     2018-06-24 15:46 | |

  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从狗的待遇和秉性,可以透视出养狗人的品性。

  今日上海滩,养狗的人越来越多,走在路上,时不时会碰上有人牵着条狗,在你身边悠然而过,路人既不惊慌,也不惊讶。

  我已经在上海滩生活了70多年,小时候在马路上很难遇见一个牵狗的人。因为那时国家给每个人都限定粮食,家家都不够吃,谁又有条件会去养狗呢?

  也有例外的,记得有个叫福明的同学,他家里很有钱。我断定是他家里有钱,是因为夏天去他家温习功课时,他的父亲搬出一台华生牌电风扇为我们几个同学解热,窗台边还有一只三人沙发,这些东西在我们眼里,绝对是奢侈品。我们选择在他家里温习功课,就是因为他家里条件好,有客堂间,几个同学一聚,十分享受。他们家里养着一条小狗,雪白的毛,胖乎乎的,很可爱。

  1966年,我的这个同学全家遭殃,小狗也被红卫兵小将处理了。这段记忆极其深刻地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城市里的人养狗是奢靡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东西方养狗的历史和观念差异很大,欧洲人养狗盛于19世纪初,英国人把狗的忠诚、无私和随时乐意效劳看作是英国文明教化的结果,认为只有懂得欣赏狗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绅士。这种民俗文化影响至今,家庭养狗仍是欧洲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有一年我去荷兰,在当地一位警察局长家做客,他养了一条雄壮的边境牧羊犬,在客厅里旁若无人地趴着,眼睛一直警觉地注视着我这个陌生人。我跟主人聊起了西方人的养狗文化,他说出一句骇人听闻的话:“没有狗的家庭是残缺的。”后来我在其他一些西方朋友口中也听到过类似的话:“我不能想象家里如果没有一条狗。”

  我喜欢观察社会,探究上海滩各式各样的养狗人。当我用“侬做啥养狗”这句地道的上海话询问他们时,他们回答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屋里厢有地方养狗,花点点钞票毛毛雨。”看来住房和经济是众多上海人养狗的物质前提。其实,环境宽松了,社会更包容了,这个无形的前提只有我们这些老年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上海滩养狗人大约有5种:一是老年人。有人称上海已进入超老龄社会,退休老人养一条适宜自己的狗,既可活动身体,又可丰富生活,尤其是孤寡老人,狗更是安度晚年的伴侣。二是时尚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曾经在西方国家生活过,接受了养狗的生活理念,有的狗还是从国外带回来的。每逢节假日,他们会带着狗去晨跑或郊游,但工作一忙,常常就把爱犬丢给父母了。三是有从众心理的养狗人,或许他们中有的还带了点虚荣心。看到别人牵着一条宠物犬,心里痒痒的,也想有一条,最好是更名贵的品种,无论是抱在怀里还是牵在手里,觉得很自豪,有面子。四是为了防梁上君子。尽管上海的社会治安秩序井然,但仍有为此养狗者,毕竟一有风吹草动,狗就会吠叫,全天候警卫,可以高枕无忧。五是为了孩子的养狗人。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酷爱小动物,为了不使孩子失望,十岁生日那天,一条可爱的吉娃娃进了家门,这样的养狗家庭还真不少。此外,还有特殊需求者,为了配合治疗抑郁症、自闭症等,养一条狗,调节病人情绪和心理减压,促进康复……

  狗已融入许许多多家庭,养狗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上海滩养狗人的历史变化,可以折射出不同时代截然不同的历史印记和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从狗在不同家庭里的贵贱待遇和狗养成的善恶秉性,可以透视出形形色色养狗人的不同社会角色和他们的品性;马路上的狗屎和居民小区里的狗吠,可以衡量出不同城市管理者的精细和市民文明程度的高低。(刘云耕)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