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也是“朋友圈”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祝鸣华     作者:叶振环     编辑:郭影     2018-08-25 20:00 | |

所谓“圈子”,通常是人们平日生活中闲谈调侃的顺口溜而已。本文所谈的“朋友圈”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之俗称。

“朋友圈”有大有小。人们凭着某种兴趣的相对一致、价值取向趋同等原因而自然集结,进行着有规则或无规划的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为一个个“朋友圈”。因此,“朋友圈”几乎无处不在。

职场中隐身着各种“朋友圈”,如原是上下级战友、同学、同乡,私底下形成了名目繁多的“朋友圈”。

文艺界的“朋友圈”有其艺术的固有特性,通常冠以“文艺圈”“演艺圈”等有规范的名称,长期以来还形成了“派”“腔”“体”“剧”等小圈,如北京京剧有“梅派”,相声有“侯派”;上海沪剧有“王派”,越剧有“袁派”。各地方独树一帜的剧种多如牛毛。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魂宝,滋润着一方百姓的文化生活。

喝茶也有茶友圈。茶友们在一起或小憩怡神,或高谈阔论;糅合宗教文化,纵论天下事,笑谈坊间情。茶室成了信息多多、笑声朗朗的优雅场所。

做生意的也有“朋友圈”,既为利又为义,来自五湖四海皆兄弟。通常以行业为界,结帮成盟,形成“商业圈”。众人合力抱团,坚守自己的商业阵地。温州有个商业“朋友圈”,圈内人之间互相调“头寸”,不管款额大小,一概不写借条,而且不大会发生纠纷。即使有人生意上“踏空落井”,必有众人慷慨解囊,直至东山再起。

据悉,时下许多城乡离退休老同志自发组建读书社,除掀起读书热之外,社内还组建一个个形式不同的兴趣小组。圈内人凭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加上原有的友情底蕴,情投意合地集聚成“朋友圈”。进圈了,书友们不分原来的什么长、什么师,大家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读书社社员”,在圈内继续读书充电、丰富生活,牵手漫步,延长有质量的健康段,以利快步缩短无质量的维持段,泰然自若地走向终点。无论是大圈还是小圈,它将沿着友情、快乐、知识、奉献的轨道继续转动,这个圈正越滚越圆,惯性越来越大,相信其光环必将更炫耀、更瞩目。

我以为,“朋友圈”的本质,就是通过把握人际关系,让你把自己变成价值本体,通过提升自我价值、提升与他人的互动活跃度、发现并创造别人与你的价值需求,成为人际磁石,实现从边缘到核心、从被动到主动的积极人生。新形势下,我们理应结交更多的正能量的圈子,在圈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享受互帮互爱、其乐融融的氛围。但“朋友圈”不同,不必强融。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抛弃无效的低能社交,精准经营自己的社交关系,尤其要抵制和远离黄、赌、毒等黑圈。(叶振环)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