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清灵艺圃,就要这条影子呀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龚静     作者:龚静     编辑:徐婉青     2018-09-29 15:53 | |

  艺圃是到了苏州稍事休息就去了。略带点急迫的心情,似乎不太符合此次初夏闲走的节奏。是几年前听闻艺圃之名,在一干著名苏州园林中算是后起之秀,不过所谓后起云云大概只是于走马观花的游客而言,于苏州本地人,可能实在是心头之好,是故藏着掖着,可容私享久之。当然,好物总不免传扬,到苏州看苏博是打卡,去艺圃喝茶也略有此意了。自台湾某茶人书中知晓她曾在艺圃办乌龙茶会,临水一室喝茶,茶毕,走廊而行至又一小室吃小茶点,文字里这么一说,其实茶倒还其次了,实在想看看怎么个临水穿廊。

  园子真正是藏在街巷里的。大马路下了车,走吴趋坊,两边皆小铺子,菜店饼铺日用品类,再左转弯见宝林寺前街的,走进去,老旧屋宅,旧藤椅旧矮凳就摆在粉刷过的白墙下,还未见艺圃,知道是差不多了吧,再右转弯,又是一条小巷子,应该就是官方地址所示的文衙弄了。巷子里小屋门前几张小矮凳,间或坐着三两相邻,自顾自聊着天,见三三两两前脚后跟地探头探脑显然奔着艺圃而来的游人,眉眼都不抬一下。哦,终于看见了,窄窄的巷子里一个算比较大些的中式院门,隐而不显。

  艺圃的历史网上资料是现成的,看了看,自明代学宪袁祖庚40岁弃官归园,经营田业,草创艺圃(当时是叫“醉颖堂”的),几经多人了,第二任园主还是文征明的孙子文震孟,改醉颖堂为药圃,清顺治年间又由明末大臣姜采购得,改名为敬亭山房,其后其子姜实节在父亲逝后改名艺圃,作为明亡之人,姜采父子以旸谷书堂、响月廊等暗合“明”的意蕴取名园中建筑景观,也因此此处成为清初时期的文人活动中心。清道光十九年艺圃由绸缎同业立为七襄公所。民国初,又出租为民宅,期间自然各种凌乱,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苏州园林部门列为规划修复项目,乃至渐渐依原样修复开园。当然,资料上的历史沿革不过是艺圃的一个大概身世,曾经在艺圃内行走生活的身影究竟何如,都湮没于过往。但如何湮没都遮不住艺圃的朗然。进得园门,小小的一个小院子,短短一截石径,穿过一个月洞门,方见有湖展开,湖畔一半轩室推窗见水,另一半假山亭子理石层叠,其他自然走廊、厢庑穿插,紧凑却敞阔之感。临湖的屋子现为茶室,可惜去时已晚,正要收场。环视,隔一廊,有个小后院落,有屋一间,想来大概这里应该是台湾茶人开茶席置茶点之处吧,看湖,喝茶,起身,跨过门槛,走几步,在花窗木屋里吃一块小小的中式点心,粉墙上的藤蔓正是丰茂时。

  春末初夏,湖池里锦鲤身姿灵活,湖畔回廊时有隔三差五的年轻男女对景写生,沿湖绕一圈,男生女生随时遇见,写生簿,黑色水笔,有人画假山,有人描亭子,有人绘水池湖树。聊下来才知姑娘小伙们来自山东某美校的国画专业,大二,此番在老师带领下来苏州写生。笑问:济南的大明湖一样写生啊。姑娘抬头答:苏州园林才最有江南特色呀。

  虽然未能在艺圃喝茶看水,推开花窗看湖看写生的人亦清灵。绕过假山,再出月洞门,藤蔓绿满门墙,夕阳的余晖还留了一抹在绿叶尖头,只是人的影子却不似进园时那么在石子路上拉得那么长了。还记得进园时特意人和人影一起拍照,一对出园的老夫妇经过,阿姨回头看看,说哪能有条影子咯。瘦高个的大叔看了一眼地上的人影,轻悠悠的苏白:就要这条影子呀。苏州话念“影”,重音在前,ing声又拖出婉转,像艺圃不长的回廊转折,“子”音轻轻收住,若藤蔓在风中轻舞。这句话,很“艺圃”。重和轻,实和虚,尽于此刻。

  想起闲走大新桥街时看到的一条小夹弄,深处黑黢黢的,弄首却金黄闪闪,那是被阳光照亮的一簇金银花,极其蓬勃地从低矮院墙上探出头。(龚静)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