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非遗在身边:霓虹亮,灯彩沉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君兰     编辑:王瑜明     2018-10-26 15:23 | |

中国灯笼,又称灯彩,起源于汉代,兴于隋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自古以来就是团圆喜庆的象征。历经多年灯彩艺人的传承与发展,绽放出了千姿百态的灯彩文化,罗店灯彩便是其中绚烂一支。

罗店灯彩于何时产生,史料上无明确记载,清《宝山县志》中有这么一段话:“明,王纶,字子音,居罗店,能文,尝以纸凿灯为人物花鸟诸形,工细独绝。”可见,早在四百多年前,罗店灯彩艺人就已达到了“工细独绝”的制作水准。几百年来,罗店灯彩艺人在“工细独绝”这四字的烛照下不断匠心细作,不断汲取各种民间工艺与民间美术技艺的养分,以竹、木、芦苇、铁丝为骨,以色纸、彩绢为表,融书画、剪纸、拼图、雕刻、制花、编扎于一体,让各种造型艺术在罗店灯彩中互为补充、扬长避短,使罗店灯彩焕发出独具一格的艺术感染力。

罗店灯彩类型大大小小多达数百种,大如龙灯、花篮灯、塔灯;小如十二生肖灯、人物灯、铜钱灯。大型灯如花篮灯,高达十余层,长有数十米,每层可燃蜡烛十余支,百余支蜡烛同时点亮时颇为壮观。

罗店灯彩曾算得上是一种潮生活,除专业扎灯艺人外,家家户户都留一手扎灯活儿,将生活中值得记录的美好点滴扎灯结彩,待节日里“亮”出来。据说,清至民国时期,出灯活动时参与者队伍蜿蜒长达数里。有诗云:“新春发嚼米花甘,听闹元宵兴倍酣,高照彩灯千百盏,盛年此夕照田蚕”,一派千百盏“工细独绝”的灯彩下游人如织的盛景。而今,霓虹亮,灯彩沉,有谁来工细独绝,谁来点灯?(李君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