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吴昌硕的眼光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振华     编辑:钱卫     2018-10-31 16:52 | |

  吴昌硕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他对晚辈的提携和指点也从不吝啬,且看人的眼光很准

  1911年夏天,吴昌硕从苏州移家上海。他的书画与篆刻,冠绝海内,俨然海派艺术的首席。

  吴昌硕艺术上取得的成功不在话下,他对晚辈的提携和指点也从不吝啬,并且看人的眼光有点准,有点毒。1923年,经师友介绍,青年画家潘天寿先后得以进入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上海美专任教。而好友诸闻韵,正好是吴昌硕孙儿的家庭教师。有好友介绍,潘天寿得以拜会大师。吴昌硕不愧为艺术大师,第一次见到潘天寿的画作,就慧眼识珠,认为潘画格调不低,落笔不凡。两人第二次见面,就意趣相投,谈诗论画,无话不说,引以为知己。吴大师对潘天寿这位新秀感觉好极了,忍不住挥毫泼墨,集古人诗句用篆书写了一副对联,派人给潘天寿送去:“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

  吴昌硕对后辈的诗文书画,往往只说好,不加评语。但他给潘天寿的对联,不仅仅是奖励后进,也是对潘艺术才情的概述。好一个“天惊地怪见落笔”,从中可以看到潘天寿早期画作的气魄,笔不惊人画不休。当时,潘天寿收到对联,受宠若惊,虽然这副对联在抗战时遗失,但一直记得吴先生的篆字,“如锥划沙”之笔,“渴骥奔泉”之势。

  而潘天寿,正如吴昌硕所说,走自己的国画之路,落笔处处天惊地怪,震撼人心,即使到了晚年,还积极倡导艺术变法。他以“一味霸气”,追求—种浩大、磅礴、犷悍之美。他甚至时常丢开画笔,以手为笔,作别具一格的指墨画,画面呈现超然的艺境。

  再说沙孟海。词学大家况蕙风十分欣赏青年沙孟海的篆刻,说有静、润、韵三字之妙,热心地把年轻人的习作拿去请老友吴昌硕点评。吴昌硕第一次翻阅沙孟海的篆刻作品,与况蕙风有同感,认为不俗,兴致勃勃地在印谱上题字鼓励:“虚和秀整,饶有书卷气……”

  沙孟海刻苦练习吴的笔法,自我感觉颇得吴刀的神韵。1925年4月的一天,他拿着自己新刻的印谱,登门造访吴昌硕。吴昌硕翻看印谱,一方方印章刻得古朴苍劲,刀法洗练,忍不住拍案叫绝,欣然为之题诗,其中一句说“偏师独出殊英雄”。果真,沙孟海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点点显露出英雄的本色。尤其是他的书法,一直向着大气磅礴的方向进发,到了晚年,更是吐气如虹,韵味醇厚。观其书法,如同站在大江之畔,面对滔滔江水浩荡东去,如同策马疆场,任你扬鞭驰骋。这是一位艺术家阅尽人间沧桑之后,依然保持大丈夫气概,把人生的感悟和艺术的修为都融入到翰墨的挥洒中去。沙孟海的书法,如同他跌宕豪迈的人生,显露的都是英雄本色。(杨振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