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苏格拉底如何看待“向死而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博     编辑:王瑜明     2019-01-23 19:38 | |

坦然面对死亡,用爱给家人在未来留下回忆过往重温亲情的通道,这对自己或家人而言,都是一种积极态度。

亲戚李叔叔最近去世了,享年72岁。临终前,他给年幼的外孙女包了8个红包,里面是从今年开始直到2026年的压岁钱。每个红包上都写上了“祝新年快乐!”落款是“外公”和尚未到来的年份。

在家庭微信群内看到这则消息和红包图片时,我的双眼湿润了。从中可以窥见,李叔叔是多么爱他的外孙女,又是多么不想离开这个可爱的世界,也许他的期望值就是活到80岁。

李叔叔年轻时工作努力,之后“下海”做生意,还当上了工程师,一切风生水起。不料,刚要退休就得了脑梗,前后十多年靠自己的毅力和家人的关怀,恢复尚可,一切均能自理,哪儿都能去。可惜,半年前他又被查出了胃癌。也许,李叔叔十几年与病魔搏斗下来,早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死亡毫不畏惧,对他来说“怕死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事实上,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无论是谁,朝向一抔黄土是难以更改的归宿,所谓“向死而生”正是一种认清生命本质的生存哲学。无论人类科学文明多么进步,都要受这个自然规律所支配。与其让对死亡的恐惧限制人生,不如潇洒面对必将来临的死亡,这样对自己或家人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李叔叔不仅坦然面对死亡,还用爱给家人在未来留下了回忆过往重温亲情的通道。他的做法,也许应验了苏格拉底所说的“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孙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