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黄阿忠:雪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黄阿忠     编辑:吴南瑶     2019-02-04 11:31 | |

冬天有雪,这是我喜欢这个季节最为重要的理由。

江南很少下雪,若是有雪,久居都市的人们便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欢腾起来;会把飘落的雪花捧在手心,看着它融化成水滴,会在朋友圈里发大雪飘飘的视频;又或相约去某地拍雪景、堆雪人、打雪仗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雪终于飘落到江南,在乡间田野,在山麓村庄,在城市街衢,在公园绿地等堆成一道北国风景,把天地染成淡远的水墨境地。看地上的积雪,像是铺上了一层白色的绒毡,两只脚踩上去沙沙响,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在雪地,踏出了装饰的图案;雪积在树叶,团团簇簇像是开满一树白花,我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古人的观察、想象和诗性的表达,至今仍有魅力。不知道是今天的满树雪花撞到了古诗,还是昔日的古诗句点开了心扉?花园里的腊梅是顶着寒风绽放的,当其与飞雪之交会,和雪花喃喃细语时,展示出的是一幅疏影横斜,赏心三两枝的中国画。雪飘落悠悠,静幽之境界浑然而出;腊梅傲雪凌风,淡远之清香沁人心脾。

雪落房顶又是一派美翻了的景象。白雪把原本屋顶的颜色覆盖了,眼前一片白恍惚又苍茫,倚依平远的鳞次栉比;俯瞰高楼顶层的积雪,把参差不齐的白色撒在了城市的视野。城市里雪是有色彩调性的,大雪纷飞,使建筑本身所有的颜色都在白色的规统下,变得高雅起来。美有时很难解释,模糊不清的却有美感,半遮半掩会产生韵味,齐而不齐、不齐而齐中含着美意。或许,这些都是美学所说的“朦胧美”、“残缺美”等等,或许,美在自然的形式之中,而模糊与清晰、遮与开、不齐与齐,正是自然界的一种形式。

古人常常隔着竹帘子看景象,竹帘间的缝隙把人、物虚晃,从而获得隔帘观物的审美趣味;野外、乡间大雾弥漫,把一切景物虚化了,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如梦如幻的意味,以得气象博大之美感。自然间藏匿着许多富有审美的东西,比方淅沥春雨中玉兰花开;比方瑟瑟秋风吹散漫山红叶;比方三九严寒里雪花飞舞。

雪后看景,有众多的审美取向。若翻越雪域群山,则获空阔瞻远之意;将踱行草甸原野,必得大道至简之理。

我想起有一次去黄山看雪,那时交通不便,等赶到时已是满目萧然的残雪。及上山而望,遥岑远目,稀稀疏疏的积雪倾覆山崖,松、石有的被雪盖住,有的裸露在外藏不尽,残雪满目阅尽人间苍茫,透出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美。游走山顶石路,环顾四围,景物疏密相间,灌木丛生处堆积白雪,是密;群峰玉琼间虚蒙一片,是疏。残雪消融后留存峰峦山道,因地貌的高低不同和杂树的聚散,产生疏密所呈现的美趣,恐怕在城市中很难看到。

那年秋冬相交之季去日本北海道,遇上了札幌、小樽的初雪。早上起来,白雪皑皑,天地一片茫茫,静寂无声,宛如童话世界,雪去掉了所有多余的东西,我感受到自然和心情相融的澄澈。往山里走,踩上松软的雪,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积雪很厚,让你体会到冬的质感。土坡厚厚的雪净化了枯枝残叶,冰凌幽旷的风韵清润了山麓雪野。几棵小树植于雪野,树干分枝是深色的,积雪是白色的,其黑、白对比产生了画面,其白多黑少,又构成了删繁就简的美学理论。

雪,具有审美意义;雪,蕴含哲理大道。雪的审美在于它的诗性,在于晶莹清幽、弥漫达远;雪的悟道在于它的黑白对比,在于率真简逸、清欢至味。(黄阿忠)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