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弄堂喜酒好闹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建兴     编辑:赵美     2019-05-25 11:02 | |

清明,我们兄妹四人去扫墓,路上忆起了老大荣兴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家自办喜酒的往事。

那时,流行弄堂喜酒。大家工资低,想着法子节约。自办喜酒便宜多了。但那年代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无法弄到需要的鸡鸭鱼肉,就只好靠邻里、亲友的帮忙。

1981年元旦,哥要结婚了。母亲请好了上门烧喜酒的大师傅。那些天,哥忙得团团转。他与我踏着车去大师傅家取来了柏油桶大炉子、大砧板、刀具、大碟子等。在自家与对门人家的屋檐下拉了一块帆布雨篷,叫来单位的电工装了一只一千瓦的“小太阳”,又去女方家踏回了蝴蝶牌缝纫机、脚盆、马桶、热水瓶、痰盂罐等生活用品。缝纫机上堆满了一条又一条五彩缤纷的被子,我坐在黄鱼车上护着厚厚的被子,弹硌路的颠簸使几条被子滑到了我的头顶上,我手里捧着一对糖缸,不敢动弹,差点被闷晕了。

晚上,全家人围在方桌旁包喜糖。哥凭着结婚证买回来几斤糖果,母亲与姐将不同的品种分开,有大白兔奶糖、奶油咸味糖、花生牛轧糖、椰子糖和水果糖等。八粒糖一袋,装在一种印有喜字的小塑料袋,用订书机钉牢。

元旦上午,左邻右舍的阿姨爷叔都来帮忙了,我家的面盆里盛着海蜇皮,脚桶里浸着肉皮,浴盆里泡着笋干……邻居们帮着杀鸡、剖鱼、汏菜、洗碗、刷锅和扇炉子,不亦乐乎。

那时的喜酒没有海鲜。母亲去乡下娘舅家弄来了几只鸡和一只羊腿,邻居们东拼西凑也送来不少肉票鱼票蛋票豆制品票。父亲天不亮就起身,拎着篮子乘54路头班车,去北新泾苏州河边从农民手中“淘菜”。

中午,烧喜酒的大师傅来到我家。莱单是母亲、哥与大师傅共同确定的。邻居家好几只煤球炉也借给了我家。弄堂里仅有的三只圆台面和不少人家里的方凳、碗筷也都被我们借来了。每桌还放了牡丹烟和“光荣”牌香烟、七宝大曲和“五加皮”黄酒,还有几瓶园林牌汽水。

一切就绪。尽管新娘家与我家仅相去200米,哥仍然花了5元钱,叫了辆“强生”轿车,载着新娘子从曹家渡兜到中山公园,才驶进了弄堂,一直开到弄堂最窄处进不了才停了下来。霎时,数只炮仗升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硝烟升腾。

哥穿着崭新的涤卡中山装,腕上戴着一只120元凭票买的“上海牌”全钢防震手表。吃喜酒的亲朋好友纷纷迎上去往哥手里塞礼金,有8元、10元的,偶有20元的,用红纸包着,也有邻居送枕巾、被单和热水瓶等生活用品的。

喜酒共办三桌,对门文宝家、邻居友康家和自家各放一桌。我从办公室借了台笨重的老式录放机回家,两只大磁盘转动着,传出的歌声是当时流行的邓丽君《甜蜜蜜》。悠扬的歌声传遍了弄堂,哥用赞许的目光瞟了我一眼,便大叫一声“开饭喽!”话音未落,人们纷纷动起了筷子:白斩鸡、酱鸭、白切肉、四喜烤麸、糖醋小排……未等热菜上桌,冷盆就全部见底了。

我没上桌,戴着饭单帮着端菜。几乎全是全鸡全鸭和整只的走油蹄髈、满碗的熏鱼。亲朋好友与邻居们边吃边聊,说着哥儿时的调皮事,哥嫂席间忙着为来宾递烟、点火和敬酒,不时被“恶作剧”的人连连吹灭已划燃的火柴。一阵阵起哄新郎新娘的闹声此起彼伏。

够呛的是烧菜的大师傅,他守着一只大炉子和几只煤球炉,翻炒着各种热菜。寒冬腊月里,他却热得满头大汗,上身脱得只剩一件棉毛衫。在从大炉子和菜锅中蹿出的火苗辉映下,面孔通红。到底是“专家”,炒菜动作蛮花俏,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喜酒结束,台子上的菜肴被一扫而光,母亲准备好“打包”的几只锅子一只也没派上用场。为了节约开支,全家人搞得筋疲力尽,可大家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陈建兴)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