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赤膊大仙,老上海的一道“风景线”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冯强     编辑:史佳林     2019-08-09 17:49 | |

夏天,赤裸上身的男人,被上海人谑称为赤膊大仙。大仙者潇洒、快活,又暗含自嘲、无奈。如此风格,唯上海人才有,也算是过去酷暑中的一道海派风景。

这道风景以前遍布大街小巷,说起来有点令人吃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淮海路这样的高雅之地,一入夜,梧桐树下摆上竹榻是纳凉人的专座,摆上四方凳、小椅子,是下棋、打牌人的专座,而专座上竟也有轻摇蒲扇的赤膊大仙。旁若无人的大仙来自周围弄堂,都是地道的上海人,而弄堂里的景观,更是白花花的一片。赤膊大仙大半是苦于家中没有电扇,只得在公共场所实施低成本战略,享受穿堂风的情趣。好在大家彼此彼此,没有人说闲话,更没有人以如此不雅照来讹诈。顺便说一句,当年,假如你家里有一台老式的华生牌电风扇,哪怕它转起来像老牛破车,也是被认为属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我有一个同学的父亲号称资本家,家里的客堂间,不过就是有一块垂挂在饭桌之上的手拉“风扇”,大家轮流手拉,比在弄堂里乘风凉雅观,仅此而已。

比较奇特的是,过去上海有许多类似番瓜弄那样的私房群落,那里的房子比七十二家房客紧凑,那里的小弄堂多如牛毛,那里的“门当户对”密不透风,那里的男人基本上是赤膊大仙,那里的小孩连裤子都不穿。我的老单位在打浦桥,对面就是这样的建筑、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小孩。每天,赤膊大仙里或许还有许多新闻,是不是可做“封面故事”不一定,但一定与赤膊大仙吃喝拉撒有关。单位里每天传送着这样的新闻、这样的故事,经过热烈讨论,于是,好像人人都成了赤膊大仙中的一员。

过去,我们都做过赤膊大仙,区别只是在家里小范围做,还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后来,家里的闲钱可以买电扇、空调、房子了,吃西瓜不要搬到弄堂、小巷里去了,弄堂里的赤膊大仙像落潮,渐渐消退。现在,赤膊大仙已升格为不文明行为,级别比穿睡衣上街要高得多;现在,连扇子都懒得摇了。赤膊大仙即将成为立此存照的历史遗迹。(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