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吴贻弓走了,他的电影梦永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夜光杯     编辑:王瑜明     2019-09-14 14:44 | |

中国第四代导演、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今晨去世,享年80岁。

吴贻弓是当代中国电影导演,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等,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获“新时期全国影视十佳电影导演”“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等称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12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终身成就奖”、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吴贻弓给新民晚报的题词)

《我们的小花猫》《巴山夜雨》《城南旧事》《少爷的磨难》……他留下了太多让人难忘的经典名作。《城南旧事》是吴贻弓首次独立执导的故事影片。电影完成后,得到了世界范围的高度肯定,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吴贻弓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影界在国际上得大奖的第一人。这部影片也成为了几代人的回忆。而电影的插曲《送别》,在今天听来,更是特别令人伤感。

作为电影艺术家与电影事业管理者,吴贻弓除了不辜负“电影”二字,再无更多想法。2012年,吴贻弓接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终身成就”表彰时发表感言:“电影万岁!”回想这一幕,吴贻弓说:“有人说我是理想主义者,片子里到处流露出理想的色彩。我以前常说,金色的童年、玫瑰色的少年,青春年华总不会轻易忘记,常常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我们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理想、信心、人与人的关系、诚挚的追求、生活价值取向、浪漫主义色彩,总不肯在心里泯灭。”

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启幕前,他曾为夜光杯写下《我与上海电影节》一文。今天,我们重温此文,借此缅怀吴贻弓导演。

我与上海电影节

吴贻弓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电影蓬勃发展,我们中国电影也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程度,当时亚洲有三四个电影节,菲律宾也有,偏偏我们中国没有、上海没有。当时中国的电影人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梦想——要创办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节。

那个时候,我是电影局局长,赵丹、白杨、张瑞芳他们都跑来问我:“搞不搞,搞一个吧?”从地理位置、国家情况等从各个方面来说,中国也是有一定实力的,确实需要举办一个电影节,毕竟我们落在菲律宾这些国家后面,好像多少都有些难为情。就是单从国家大小来说的话,我们也不能落在人家日本后头。但是要怎么做?不知道,只能现学。刚开始创办电影节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太不容易了。因为当时没人知道要怎么办,我们就自己出去考察,看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包括东京电影节,去学习人家的经验。那个时候预算很少,我就带着一个翻译,两个人出国,到了地方就一个一个地去找有关的负责人,去了解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了解它的功能、它的作用。然后回来以后再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决定哪些是一定要设立的,哪些是可以合并的。当时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组建评委会。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年轻电影节,要组织一个具有足够号召力的评委会是非常难的,为了邀请到有国际影响力的评委,我也是亲自一个一个地去联系、一个一个地去确认名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导演大岛渚,1983年我们在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有幸见过一面,后来到日本考察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时候,我就计划一定要跟大岛渚单独面谈一次。通过朋友的拉线,我们约在一个很精致的小饭馆,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大岛渚穿了一身和服,非常隆重地来赴约,一听我邀请他来当评委,他立马就答应了,非常爽快。另外就是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我是用邮件跟他联系的,他很忙,但在我们的再三邀请下,他也特地腾出时间来到我们的电影节担任评委。

(1995年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吴贻弓和日本导演大岛渚)

在当时,国际电影协会对上海国际电影节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毕竟在亚洲来看,中国是一个很大的电影市场,他们也希望在这里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电影节,国际制片人协会那时候有一大帮子的人,来考察、来调查,推动这件事情。这对当时的我们是很大的认可和鼓舞。任何一个国家电影事业的发展跟全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个国际性电影节,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扩大我们的受众面。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来参加我们电影节,在我的印象中,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70几部电影,11、12个国家参与。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到了第二届的时候,这个数字翻了一倍,有一百四十多部电影来到上海电影节。而且在第二届开始时,我们被定为A类国际电影节,当时谢晋开心得上来就抱住我庆祝,这在我们刚开始创办这个活动的时候是不敢想象的。

(2019年5月,他还用颤抖的手,亲笔写下了"上海电影万岁" 的字样)

转眼间,我们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跻身世界九大国际电影节了,今年我们也即将迎来我们的第二十届,20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标志走向成熟的年龄,在这里,我也祝愿上海国际电影节越办越成熟,越办越好,在世界上有他自己足够的影响力,希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电影人能够不负期待、不忘初心,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一起茁壮成长。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