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胡石予郑逸梅,一段海上画坛师生情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颖     编辑:史佳林     2019-10-13 16:08 | |

“补白大王”郑逸梅一生最重师道,曾多次撰文怀念中学时代的老师胡石予,如《名师门下》《先师胡石予先生》《胡石予事略》《先师胡石予之画梅》等。

《名师门下》一文开篇便说:“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在草桥学舍那几年。”草桥学舍即苏州公立第一中学,是当时苏州最好的中学,培养出诸多英才,如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范烟桥、吴湖帆、王伯祥等。作为“江南三大儒”之一,胡石予在1907年40岁时受聘于该校,教授国文、绘画、修身等课程。1913年,18岁的郑逸梅进入草桥中学,胡石予是他修身课的老师。郑逸梅回忆:“他(胡先生)教育弟子主要不是靠宣传,而是靠身教,他的言,他的行,他的风范,本身就是一部‘修身’书。”胡石予崇尚俭德,以穿布衣传名乡里,人称“胡布衣”,郑逸梅则是学生中最为俭朴的。二人在气质上相契合,郑逸梅很快得到胡石予认可。多年后,胡石予在给郑逸梅的信中还有这样的语句:“乡间开支较省,且逢到假期,可回来伴我晨昏,亦一举两得。”

作为校友叶圣陶比郑逸梅早几届,胡石予是他的国文老师。1983年,叶圣陶曾致信胡石予之子:“……清末肄业于苏州公立中学五年,受业于介生(胡石予字)者三年,所受学科为国文,而七十余年间自省,受用者乃远越于国文。盖夫子崇德笃行,布衣疏食,其言之教,当时门弟子莫不敬而慕之,且以律己。”据叶老回忆,胡石予教授作文的方法很特别,每次布置题目后,都会亲自即景创作一篇例文作为示范,但同时又鼓励学生独出心裁,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和空间。此外,胡石予才思敏捷,古文功底深厚,因而诗品高超,也为学生钦佩,郑逸梅、叶圣陶、顾颉刚等都常借其诗稿传抄。郑逸梅后来将抄录的五言、七绝,装订成一本《半兰旧庐诗》,一直珍藏在身边。

胡石予擅画梅,他的墨梅自然率真,每幅都配有其自作诗,诗画相映、珠联璧合。郑逸梅曾说自己成为“梅痴”就是受老师影响。在一幅胡石予为郑逸梅所绘的墨梅图上题有:“逸梅同学弟,敦气谊,垂然诺,不矜才,能自立,自是有志之士,以拙画赠之,为癯仙添一知己。……”胡石予还曾教授过吴湖帆绘画技法。吴当年出身世家,却没有骄横之气,加之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因而胡石予便着意栽培,吴湖帆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就是在这时打下的。

1928年,郑逸梅迁居上海,但与老师从未断了音信。并时时在自己的一片文字天地中介绍这位生活在苏州的恩师。而胡石予也常为郑逸梅任编辑的《消闲月刊》《明星日报》《联益之友》等文艺刊物撰稿,并为郑逸梅的多部作品作序题词。

抗战爆发,胡石予于1938年病逝他乡。战后,郑逸梅与高吹万、范烟桥、赵眠云四人,为老师举行公祭于法藏寺,并陈列其书画、手稿于寺内供人瞻仰。在郑逸梅另一篇《师生情谊可永存》的文章里,郑老回忆了包括胡石予在内的草桥中学其他几位老师,其中一句“真正的师生情谊是永存的……”最真切地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之情。(陈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