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没事儿别乱嚼舌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钰鹏     编辑:赵美     2020-02-13 18:06 | |

有这样一些人,当他们碰上你的时候,会跟你聊上老半天,翻来覆去说的是一回事,根本就没注意到,你只是在“嗯嗯”着。然而一旦“话语权”被你夺了过来,他决不让你说第二句话,因为他对你说的话同样不感兴趣,他好像只是期盼着“你听他说”。很多人只是觉得,这样的人很不礼貌。其实民间对他们的称呼是“饶舌者”。

欧洲不少国家所设的民意调查研究所,经常通过广泛征询,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其中发现至少在欧洲,民众在搬弄是非方面的能力和频率都大同小异,比如有的人(占人口的10%)平均每天会有一次用言语在背后轻视周围的人;另有一些公民(占人口的18%)每周至少嚼舌头一次。被他们议论的不外乎同事、邻居、亲戚、朋友,甚至上司也有可能成为“嚼舌头”的牺牲者。

搬弄是非肯定是背着别人的,所以多数为坏话、闲话、信口胡言,他们在卖弄“嚼舌头”的本领,古今中外都把这样的人称作“长舌头”或“长舌妇”。调查者发现有一个规律可循:居住地越小或越闭塞,人就越是容易遭人诽谤;比如在一个只有5000居民的居住区,那么就有35%左右的居民每周有多次在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在较大的城市则只有24%的居民在说闲话,不过到了省城又反过来了,由于种种原因,省城的很多地方往往同行同类熟人扎堆,相互之间都有“耳闻”,也就让人有更多机会对别人说长道短了。

嚼舌头可分成几种:一种属于正常议论,比较实事求是,不给人戴帽子,传话时较少添油加醋,有时候也难免来个转折:人倒是不错的,就是……第二种是说话含糊其辞,令人捉摸不透,不知他想说啥,只好自己去猜了(按他给你的暗示)。第三种是对别人的事和行为作歪曲、夸大,故意往坏处宣扬。第四种很要不得,对人特意诽谤诋毁,无中生有,编造事例或传播听来的谣言。

天真的人可能会问,这些人干吗要如此津津乐道啊?这些人呀,有着不同的目的呢。就算是第一种人吧,他们至少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判断能力;其中大部分嚼舌者是为了贬低和打击别人,搅乱视听,从而抬高自己,区别只在于情节的轻重。但是有一种人说闲话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人喜欢把自己家里不要的废弃物品长期堆在小区的公共场所,不作处理;但是有人看了不舒服,他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可惜他却不愿意直接去跟堆物当事人说,而是在别人面前“嚼舌头”,除了说事儿,再加些鄙视语,他希望听者去重复和宣传他的正确观点。

还有一种带有歧视色彩的看法,说农村里一些老年女性喜欢嚼舌头,因为无所事事,找不到话题作乐,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只好“说东家道西家”。其实这是一种过时的说法,现在农村老奶奶乐于看微信的大有人在。

在嚼舌头中,最糟糕的是毫无顾忌地制造和传播谣言,记得2003年SARS(当时简称“非典”)流行时,人们相信醋可防SARS以及“未来生产的盐将带有辐射量”的谣言,于是纷纷抢购此类产品,造成价格猛涨和人们的极度紧张心理。那时还没有微信,希望大家在眼下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抗新冠肺炎战争中千万要相信科学,不造谣、不信谣、不干扰防控斗争。(陈钰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