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张平现实题材新作《生死守护》面世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谢燕 张平     编辑:史佳林     2020-08-08 16:31 | |

8月7日,著名作家张平新的长篇小说《生死守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直面现实的社会政治题材小说,以作家一贯雄阔浩荡的写作风格,几乎是以非虚构的现场还原方式,快节奏高强度描绘了一场中国当代政治生活中的博弈较量。张平直言:写得十分艰难。

张平说:“想好的故事和细节,不断地被修改,被否定。有时候,一天只写几百个字。有时候,好几天一个字也写不下去。心之所向,情之所至,连自己也没预料到,故事的严酷和人物的悲壮,会如此的激越和令人震颤。”

故事从龙兴市里决定修一条路讲起。一条龙飞大道,贯穿和洞击了市政府、市人大、商人、文物贩子之间的博弈和奥秘。辛一飞被破格提拔成副市长人选来负责龙飞大道工程,但不料市人大投票时辛一飞落选了。追金逐利的商人与挖坟盗墓的文物贩子,是以何种手段买通半数以上的人大代表投反对票?

一场殊死较量在龙兴市的市政建设中拉开序幕,龙飞大道工程总指挥辛一飞面临来自或上或下、或明或暗的各种利益群体和地方势力的掣肘、冲击、诱惑、构陷和挤压。龙飞大道改扩建工程,是市政建设的核心区域和主打战场。这一切,注定了临危受命、受多方瞩目的辛一飞指挥下的这场鏖战不会“太平”。阻挠、拖延、下绊、背叛、搏杀……随之牵出的还有一起隐藏多年的重大文物盗挖走私案。几条线同时铺开,情节胶着,节奏紧张,悬念频出。

从《天网》《抉择》(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十面埋伏》《国家干部》到2018年《重新生活》、2020年的《生死守护》,张平秉持一贯坚定的人民立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直面现实,近距离地描写生活,为正义和良知呼喊,维护和捍卫社会的公正、公平、民主、法治”。他坚守真实是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底线,“现实题材中的人民性写作,必须是接地气的,必须是人民乐于接受和认可的。因此,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灵魂和生命线首先是真实,最终也只能是真实。”

“这样的晴天霹雳式的小说,只有像张平这样的真刀真枪在官场淬炼过的人才能写得出来。”《小说选刊》编辑部这样评论道。(谢燕)

自序

《生死守护》是很早以前就开始创作的一部作品。

新冠疫情期间,几乎是在亿万民众与疫情抗争的泪水里,在与病毒搏杀的炽情中,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最后修改。

新冠疫情在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天地间,一定会有一种信念在强力支撑;冥冥之中,这个世界也一定会有英灵守护。

人类生命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生存延续了数百万年之久,我们不应悲观,也绝不悲观。

我坚信,人类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生死守护》写得十分艰难。想好的故事和细节,不断地被修改,被否定。

有时候,一天只写几百个字。有时候,好几天一个字也写不下去。

心之所向,情之所至,连自己也没预料到,故事的严酷和人物的悲壮,会如此的激越和令人震颤。

实话实说,现实题材小说的写作越来越难了。不是因为没有素材,恰是因为素材太多了。

对素材如何取舍,也同样越来越不容易。

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

二十年前,曾去过一次普陀山。前年再去时,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整个舟山群岛已经完全被各种各样的跨海大桥相通相连,那种气势和壮美给你的震撼无法形容。春节前见到了作家陆天明,他刚刚完成一个电视剧本《大桥》,写的就是刚刚通车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他在那里整整采访了一个月,为这座大桥的技术含量和建筑速度惊叹不已。也同样是在春节前,我们在重庆搞过一个活动,行进在驰名中外的黄桷湾立交桥上,这个五层,八向,二十匝道的世界奇观,再次给了我们难以表述的时光穿越感和历史跨越感。

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几乎是在几十年内完成的。

但是,让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大桥,所有的基础性工程,几乎都是在无数农民工的努力之下完成的。

中国有几亿农民工,我们的文学很少能描写到他们。

面对这样一个快速蜕变的历史进程,文学似乎越来越难以走近。

面对着悲壮而生动的现实,写作者距离这样生活也好像越来越远。

卫生,教育,科技,环保,企业,金融,以及当今社会关乎民生的所有领域,这些对我们所有人都具有直接影响的现实生活,我们的当代文学似乎都无法涉及,无从涉及,无力涉及。

我始终觉得对当代现实文学创作最大的威胁和困境既来自于瞬息万变的生活本身,也来自于我们自己。一方面是波澜壮阔,浓郁酷烈,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惊诧不已,应接不暇的当代生活,一方面则是生活体验越来越匮乏,题材越来越狭窄的当代文学创作。面对着一座座文学的富矿,文学却无力去挖掘和描写,无法去挖掘和描写,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我们扼腕长叹,感慨万分。这其中的原因和缘由,值得并须要每一位写作者与每一位当政者反省和思考。

我始终觉得当代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应该是内容大于形式,社会效应大于文学效应,至少在当今,在眼下,现实题材的写作还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的社会,对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往往太过于求全责备。我们作家自己,对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也一样太过于求全责备。

记得一位文学批评家说过,现实题材创作,就应该是在一片花草最茂盛,土质最肥沃的地方,完完整整地铲起一抔土来让人观赏。这抔土里既有鲜花,也有杂草,既有挂果,也有根茎,既有肥料,也有渣滓……

惟此,现实题材才会有她独特的色彩和魅力。

距离现实生活越近,描写她的文字也许会越粗厉。

就像大路上的石子,尽管朴拙而不规整,但正是由这些石子的铺垫和延伸,才可能让文学巨匠从这条大路上滚滚而过。

真实是文学的底线。

现实题材中的人民性写作,必须是接地气的,必须是人民乐于接受和认可的。因此,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灵魂和生命线首先是真实,最终也只能是真实。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题材,政治题材,很容易成为虚假的代名词。

事实上,那些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的家庭与伦理题材,那些尔虞我诈,神奇夸张的历史和魔幻题材,也同样容易造假和伪造。

没有任何一种体裁,任何一类作品,可以成为我们制造虚假的借口。

任何领域里的制造虚假,都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

人民这两个字,是全世界约定俗成的概念。在文学创作中,不应对它任意矮化和污名化。

为人民写作,不应该是,也绝不能是一个不被提倡不被期许的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

文学创作,如果缺失人民的概念,那文学本身也是缺失的。

现实题材文学创作面临的风险和困境有很多。

在眼下,现实题材创作最大的危机首先是来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网络写作,来自在这种网络写作冲击下读者阅读口味和感觉的快速变化。新一代读者划拉式的网络阅读,已经让网络文学写作完全适应并全力迎合。数百万,上千万字的网络作品,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大行其道,读者众多。网络写作的收入和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早已今非昔比。传统文学写作,现实题材写作,步履维艰,后继乏人。

与此同时,网络写作也一样面临着自身的危机,这一危机对传统文学写作也同样是或者也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现如今网络上动辄十万+文章的批量显现,这种文章里的那种文字,那种痛快,那种犀利,那种泼辣,那种酣畅淋漓,那种不可一世、雄视天下、惊世骇俗的风格和气概,对当今的文学,甚至包括对新闻,对各种媒体,都构成了多层面的夹击和胁迫。看惯了这种文章,可能看什么都觉得不过瘾,都觉得没有劲道和滋味。文学的美,文字的美,都会被这种偏激甚至极端的文字和文风撕裂得溃不成军。这种冲击似乎只是刚刚开始,最终是否会横扫一切,我们正拭目以待。至少目前我们还无法应对或者正在节节退守,几无还手之力。

所有门类写作对读者的争夺之战,日趋激烈,仿佛你死我活。

网络之间相互碰撞激发出来的巨浪洪涛,往往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或者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抑或是“让他们怨恨去吧,我一个也不宽恕”,当然也还有“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不是偏激的,极端的;一定不是缺失人性内涵和悲悯情怀的;一定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给你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一定是温馨明净,抚慰人心的精神家园。

这也同样是现实题材写作的准则和憧憬。

我们期待着现实题材文学的绝处逢生,雄风重振。

《生死守护》是一部直面现实的社会、政治题材小说。

现实生活中,反腐已经成为社会、政治题材中无法绕过的内容。

现实题材小说不应被归类为纯粹的反腐小说,尽管现实题材小说必然会有反腐的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

否则,所有的现实题材作品,都会被称之为反腐作品。

现实题材作品对腐败行为一定具有最为强烈的愤慨和憎恶,对其也一定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揭示和评判。

腐败对一个明丽洁净的社会正进行着最为惨烈凶暴的污损和焚毁。

当一个社会被腐败覆罩时,太多的恶,常常以善的面孔出现;太多的荒谬,往往以真理自居。当非即是,黑即白,谎言成为真相,虚假变成真实,温顺蜕变为暴戾时,我们看到的生活只能是颠倒的。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畸形思维和观念,让我们识龟成鳖,甚至指鹿为马。

这种颠倒的生活,久而久之,很可能渐渐沉淀成为我们的文化。

反腐倡廉,是所有人的职责。

一位知名人士说过,一个还有人生气,有人愤慨的社会,标志这个社会还有生气,还有希望。

由此再进一步,一个敢于生气,敢于大声斥责抨击社会不公的文艺作品,不论是书法,绘画,歌曲,评弹,还是小说,话剧,电影,电视剧,都应该予以支持赞许。

面对着腐败,当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时,腐败就会像病毒一样肆虐并毒害全人类。它会毁坏我们的肌体,也会毁坏我们的灵魂。

人民监督的缺失和被遮蔽,是制造贫困和不公的祸首。人为导致的贫困和不公,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罪恶。

腐败是以人民的血汗泪水为代价的,是以整个社会道德的沉沦为背景的。

《生死守护》是对全民反腐全民监督的一曲颂歌。

一条铺满鲜花的阳光大道,需要全体人民的誓死守护。

势必如此,别无选择。

反腐功在千秋。

政府公信力,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或隐或现的话题。

公信力来自于对公众承诺的能否兑现。

公信力和法治是社会正义的重要支撑。

政府官员,国家干部,不要动辄埋怨和质疑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

民主自由,法治诚信,公正公平,富庶平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依等等,这些都应是人民最基本的权利保障。

对此,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有任何失职和渎职行为,更不可虚与委蛇和敷衍应付。人民有权对国家干部的失职渎职,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行为予以诛讨和抗争。

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

时时刻刻要对人民保持敬畏之心。

人民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善待每一位国民,才能真正实现对公众的承诺,才是政府公信力最有力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让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一句话也可以概括:得民心者得天下。

尊重读者,感谢读者。

这几年,这种话很少有人讲了。

一个作家的写作初心,就是希望读者能喜欢你的作品。

一个作家的成功,就是看你拥有多少喜欢你作品的读者。

真心感谢所有喜爱文学的读者,包括所有喜欢现实题材作品的读者。

这样的读者,才是文学写作和现实题材写作最大的信心和动力。

喜欢现实题材的读者,一定是关心政治,关心社会,关心时代进步的读者。

一位知名学者说,关心政治的人,往往是一个理性的人,热心的人,有同情心和具有良知的人;关心政治的人,一定是通情达理,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思想和担当,具有悲天悯人情怀和爱憎分明的人。

关心政治,关心社会,关心时代进步的读者,值得所有的写作者尊重。

最美人间四月天。

对作家来说,读者就是四月天遍野盛开的美丽花朵。

文学的鲜艳和文学的生命,唯有在读者心目中才能达到永恒。(张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