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援疆风采 > 正文

乡村调研手记——特色农业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陆常青     2020-05-18 21:47 | |

  到多来提巴格乡任职的一个多月以来,我去往了乡里的十几个村进行调研,包括养殖种植、旅游开发、夜市规划等,今天来到卡扎尼塔皮提村,我体会到因地制宜种植特色农业对于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一片试验田前,村书记向我们讲述试种农作物的情况,“我们村地势比县城高了近4米,因此灌溉的水量相对较少,而且水分渗漏、蒸发严重,所以就试种了对水分要求不是特别高的紫色马铃薯。到7月份品质过关、产量可观的话,村里就会准备大量种植”。

  他接着分析紫色马铃薯的市场前景,“我们调研过,现在市场对紫色马铃薯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市场上普通马铃薯的市场价格约5.3元每公斤,而紫色马铃薯的市场价格大约每公斤10元,如果亩产量相同的话,农民的收入将翻番。”

  我觉得这种因地制宜的试种和开发,对于我们土地条件较贫瘠的地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对他表示鼓励,并做好工作记录。多来提巴格乡位于巴楚县城东部2公里处的城乡结合部,全乡耕地面积16.3万亩,81%以上为棉花。为改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提出了“一主多辅”的产业发展规划,在保证优质棉花种植的同时,通过培育和壮大特色农业,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同时,我们乡利用靠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借力蔬菜菜苗扶持项目,积极引导同村农民在庭院中种植同样的蔬菜品种,着力打造辣椒、豇豆、西红柿、黄萝卜、茄子、白菜等蔬菜“专业村”,力争把“小庭院”催生成“大产业”,形成规模经济,为县城提供更好的时令产品,形成一个个微循环经济圈。

  在发展覆盖面广、规模较大、运营成熟的产业外,乡里还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为后续产业布局调整和市场变化提供储备和经验积累。如鼓励村豆制品加工厂,采取“订单农业”(先有订单,再种植)方式,鼓励农民种植黄豆500亩;另外还试种了附加值高的色素辣椒2000亩、紫色马铃薯100亩、红蜜薯100亩,一旦水土适宜、产量较好、销售通畅,将支持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助力增收致富。

  (杨成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