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深海区 > 正文

第一次在巴黎过年越发想家,这名中国留学生最怀念上海的“烟火气”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一帆     作者:傅星源 杨一帆     编辑:黄佳琪     2022-02-03 11:12 | |

农历大寒这天,张晓辰在巴黎市区里的中国社区闲逛。

这里年味已然洋溢,街头高高挂着大红灯笼,窗上贴着福字和红色窗花,门上的对联还带着些许墨味。中国超市里,华人占据了大部分,有的挑着冷冻柜里的饺子,有的和店铺老板用汉语拜年,还能听到一些方言掺杂其中。在一家花店和一家糕点铺外,人们早已大排长龙,富贵竹和苏式、港式甜品在这个时期可是紧俏产品。

这些所见所闻让第一次在海外过年的张晓辰在口罩下露出了微笑,同时也让她愈发想念故乡和家人。

关键词是怀念

2020年从复旦大学法语专业毕业后,张晓辰开启了她在巴黎高等商学院的硕士生涯。只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她去年才到巴黎当地求学。对于过去的一年,张晓辰提到的关键词是怀念——她无比怀念上海的“烟火气”。

刚到巴黎的她和朋友约好去一年一度的“巴黎白夜”艺术节,体验一下这个时尚之都的艺术气息。然而,当晚天公不作美,艺术场馆的布置也不尽人意,现场秩序更是让她感到失望。“那天晚上,我可以说是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巴黎这座‘浪漫之都’现实的那一面吧。”张晓辰叹气道。

在张晓辰看来,比起窗明几净的时尚店铺和装饰华丽的咖啡馆,她更怀念上海冬天路边热腾腾的烘山芋和夏天霓虹灯下的烧烤摊。这才是中国城市的烟火气,是她朝思暮想的中国。

在张晓辰的记忆里,一年中烟火气最浓的时候莫过于春节,尤其是除夕当天,和家人写春联、包饺子和汤圆,这是她从小到大在家时的传统。“最怀念除夕傍晚全家人一起张罗年夜饭的时候,忙是真的忙,但那氛围感是无可替代的。白花花的饺子汤圆一出锅,一大家子团圆在圆桌前,这年味就出来了。”

新年渴望归国 

今年除夕,张晓辰在巴黎和学校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过。天南海北的同学相约,各自带上一两个拿手菜,聚在一个宿舍里,一起包饺子、写福字,这便算是她在异国他乡的年味了。

张晓辰坚持过年的饭桌上得有一条鱼,今年她选择了新式的烤鱼做法。

“鱼我不是第一次做了,但今年在国外买的海鲈鱼需要自己杀,场面一度混乱,我只能当场连麦求助爸爸。”说到这里,张晓辰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在国外还是很记挂自己家人的,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我的外婆。外公是在我本科期末周时突然过世的,我现在特别希望能快点陪在外婆身边。”

家人之间的挂念总是相互的。农历虎年是张晓辰的本命年,长辈一再叮嘱她要“身上带点红”。出国前,张晓辰的妈妈特意去普陀山求了个挂件给她带着,每次打电话都叮嘱她少去人多的地方,不要独自出行。“巴黎的治安一直是个问题,再加上欧美国家近两年对亚裔的敌视情绪也比较强烈,家里长辈还是比较担心我一个人在法国的人身安全的。”

“另外,他们最大的担忧还是疫情。最近法国每日新增病例又达到三四十万,这些数字他们比我还清楚。”张晓辰提到,今早他们班又有两个同学检测出新冠阳性,全班53个学生里已经有15个感染过。“当地疫情并不乐观,但是法国政府并不重视,我们中国留学生都很担心。”

疫情好转,这是张晓辰在新的一年里最大的愿景。“我想回到上海工作,更想回到家人身边。”她盼望着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回到正轨,更盼望着疫情不会打乱她今年回国的计划。她要回到熟悉的烟火气之中,更要回到相互牵挂的亲人身边。

实习生 傅星源 新民晚报记者 杨一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