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军事 > 正文

“海燕”核动力导弹:“撒手锏”还是“回马枪”?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健     作者:吴健     编辑:范洁     2019-02-18 11:24 | |

“我们没什么好隐瞒的,我们展现的是我们的成就。”在美国宣布启动《中导条约》退出机制之际,2月17日,俄塔社透露更多有关俄产“海燕”超级巡航导弹在1月试射成功的信息。这篇报道提到“海燕”具有近乎无限的射程,奥妙就在于其内置的小型核反应堆,被视为突破美国导弹防御、恢复大国军力平衡的“撒手锏”。

俄国防部第12中央科研所首席研究员谢尔盖·佩尔采夫强调,“海燕”导弹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工艺通过了飞行试验检验,“目前正在细化要求的基础上完善各组件的结构,同时还要继续完善制作、组装和测试导弹的技术流程,以保证工程质量”。《军火库》杂志编辑阿列克谢·列昂科夫特别提到,“海燕”属于战略导弹,不大可能投入常规作战,正因为反应堆采用核燃料,因此战斗部也势必采用核弹头,旨在精确摧毁敌战略基础设施。

图说:“海燕”巡航导弹车间。视觉中国

不是什么新鲜货

从俄罗斯红星电视台之前发布的画面看,以镜头里的科研人员为参照,“海燕”长度应超过20米,弹径大约1米,显然只能由大型平台发射。而它还是采用有翼的气动布局,更多瞄准大气层内飞行。但列昂科夫强调“海燕”也实施高空飞行,即便“携带”反应堆依然节省燃料,延长续航力。他指出,正因为射程和续航能力的“不可思议”,“海燕”具有较强的突防能力。它能选择多边的航路,令敌人任何防御变得千疮百孔。

“在导弹领域,西方军工业没能发展出‘海燕’这类导弹,因为他们没有造出能在大气层内以及太空中工作的小型反应堆。总之,如果没有这样的‘心脏’,一切都是枉然。”列昂科夫如是说。

但美国詹姆斯·马丁不扩散核武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助理乔舒亚·波拉克指出,弹载反应堆没什么奇妙,早在60年前的“冥王星”巡航导弹项目上就应用过,其关键是弹载反应堆小型化及其与推进系统的集成模式。就可行性方案而言,主要有反应堆与直接循环涡喷发动机或与间接循环涡喷发动机集成的方式。波拉克认为,无论选择哪种,“海燕”所用反应堆的小型化和密封性都将是巨大的工程考验,“仅仅一次成功的试射不能说明问题”。

问题多过于答案

俄罗斯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萨韦利耶夫说,尽管俄总统普京在去年3月的国情咨文中把“海燕”列为六大尖端武器之一,但依然缺乏证据说明它的军事和战略价值,况且还有能进行部署的弹头数量问题。萨韦利耶夫认为,考虑到规定美俄部署的战略导弹、炸弹和运载工具数量的《新削弱战略武器条约》和俄罗斯的财政困境,“海燕”导弹哪怕部署,其数量不会“多到颠覆战略平衡的地步”。但他觉得,这些导弹可能影响地区政治局势,“如果证明核动力导弹很有效,别的国家可能也会效法,导致国际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波拉克则从技术上质疑“海燕”导弹的存在意义。他指出,弹载反应堆具有许多现实技术从未遇过的问题和特性,首先是如何保证发射维护平台及人员不受核辐射伤害,“总不能在寸土寸金的导弹里修厚墙吧”。其次,现有技术仍无法确保提炼的核原料品质绝对稳定,这意味着反应过程难以控制,常常放射出强大的辐射和热量,而如果要批量生产“海燕”导弹,就必须找到非常稳定的核原料,这不现实。第三,一旦导弹在寿命期限内发生动力故障需要维修,必须先要花费漫长时间对其实施辐射清除,否则没人能够靠近。最后一个无解的课题是,如果核动力导弹在天空发生故障或遭攻击坠毁,对地面造成的核伤害难以估计,尤其是落在己方境内。这还没算上导弹喷出的尾焰是带放射性的。说得直白点,就是导弹尚未飞到敌国,恐怕就把自己的空气给污染了。

图说:“海燕”巡航导弹车间。视觉中国

不在于用在威慑

事实上,鉴于导弹属于“一次性武器”,美国自从1962年抛弃“冥王星”核动力导弹项目后,就从未考虑过导弹核动力化的念头。尽管据美国《国家利益》报道,美国军方曾收到过核动力无人机方案,但终究给这个奇葩想法说“不”,因为一个理由就能把这种方案打入“冷宫”——如果这样一架无人机被黑客操纵,该怎么办?同样的道理,没有万全把握的核动力巡航导弹一旦部署,“太阿倒持”的风险远大于“一剑封喉”的概率。

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指出,普京总统当初公布六种新武器,目的不在使用,而在威慑。他说:“一旦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必将不顾一切地发展‘海燕’‘先锋’等可变射程战略导弹,届时就连导弹上升段飞行都不确定,无疑大幅增加美国反导拦截难度。如果防御变得毫无意义,那么华盛顿才会认真倾听莫斯科的意见。”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登坦言:“美军没有阻止俄新式导弹的任何办法。这些能携带核弹头甚至是自带核动力装置的导弹如果逼近,即使有50%的拦截成功率,依然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巨大灾难。”

客观上,俄罗斯密集发布新式导弹,仍可视为谋求与美国妥协的政治努力。如果俄美就“后中导条约时代”的安排形成共识,那么“海燕”巡航导弹、“先锋”远程弹道导弹将与“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组成轻重搭配、远近结合的新一代战略打击系统,只与美国战略核力量抗衡。如果美国坚持退出《中导条约》,“海燕”“先锋”将主动缩小射程,降格为战略战役导弹,与“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搭配,组成彻底覆盖从欧洲到中东的快速打击系统,成为极具破坏性的“导弹集群”,抵消美国及北约的常规军力优势。

总之,导弹之所以成为俄罗斯的“新外交语言”,是因为美国越来越不想听苦口婆心的“传统外交语言”。

新民晚报记者 吴健 特约撰稿人 张韶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