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垃圾房是“香”的?这对老夫妻变废为宝,把垃圾房变成了“温馨的家”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毛丽君     作者:毛丽君     编辑:梅璎迪     2020-09-22 19:37 | |

“这个垃圾房‘香’得来!他们夫妻俩弄得真是干净!”在金山区山阳镇海趣馨苑小区,正在生活垃圾分类箱房里躲雨的杨培华笑嘻嘻地说,“以前这里脚都踏不下去的,臭气熏天。他们夫妻俩真不容易!”

图说:捡来钢丝球积攒起来变成特制的清洁工具。山阳镇供图(下同)

杨培华是负责小区南侧龙翔路的保洁员,见证了这个小小垃圾房的大变化,而她口中的“夫妻俩”,丈夫叫朱小弟,妻子叫邱美珠。老夫妻俩自今年1月1日起在临源物业公司担任小区保洁员,负责海趣小区居民生活垃圾收集。

变废为宝,工具竟都是“捡来的”

“第一次打扫垃圾桶,我们就把二十几个桶在场地上侧卧一字排开,先用水冲、再清洗,再冲、再清洗,直到冲干净为止。还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干过这一行。”第一天的打扫经历,邱美珠记忆犹新。

垃圾桶桶底深且脏,很难清洗,他们把捡来钢丝球积攒起来,扎在一起绑在木棍底端,用这根特制的木棍清洗垃圾桶就容易很多;清洗完垃圾桶,再用捡来的软毛擦车拖把擦拭;桶盖使用频率高,连接轴经常坏,他们就把废弃的PVC管剪短后当轴使用;垃圾房内壁擦起来费劲,角角落落不好打扫,捡来的地板拖擦拭起来却很方便……为了做好垃圾桶的清理工作,夫妻俩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捡的“垃圾”变成工具,环保也实用。

图说:清洗完垃圾桶,用捡来的软毛擦车拖把擦拭。 

9个多月,没回家吃过一顿晚饭

夫妻俩十分勤劳,每天四点多钟起来,五点三刻达到垃圾房开始一天的忙碌,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到家。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晚上5点—6点半、7点半到8点半是居民垃圾投递的高峰时段,朱小弟就在垃圾回收点守候,邱美珠则回家做饭,给他带饭过来吃。即使是除夕夜,也是如此。

“不管什么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让朱小弟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下雨淋湿衣服受了寒,结果腹泻不停。垃圾必须每天处理,他只能等到晚上八点半再去医院急诊挂盐水,挂到凌晨十二点回家,早上依旧四点多起床,照常开始一天的劳作,连续三天,他都坚持着。

汗水经常湿透衣背,手指间隙长时间浸水而溃疡,有时候还会一不小心就被玻璃、烧烤竹签刺痛划伤,但夫妻俩没叫一声苦,这是他们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

图说:垃圾房的一侧变成了他们温馨的“小家”。

“五脏俱全”,垃圾房里只差张“床”

每天上午十点后,是夫妻俩相对的“闲暇时光”。他们把垃圾房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边专门摆放着数十只垃圾桶,另一侧则是他们温馨的“小家”。

别人眼里的垃圾,到了他们手里就变成了“宝贝”:墙壁上,张贴着两幅装饰画,挂着一只钟;3只垃圾桶并排摆放,上面放块板,俨然成了一张高脚桌,上面放着电风扇、安全帽、大镜子等,旁边放着一只单人沙发;进门口的桌子则有点“高大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只废弃的“美容床”,上面横放一块浴室玻璃门,放着茶杯、茶叶、热水瓶、餐巾纸盒等,旁边的电风扇摇曳着,夫妻俩一个坐在沙发上,一个坐在椅子上,喝茶聊天,十分惬意。难怪有居民调侃说:“这垃圾房就差一张床了!”

其实,已经退休的朱小弟夫妻俩每月都有退休金,孩子们看着他们天天早出晚归,也心疼,多次劝他们不要干了。但在他们看来,忙碌的日子让心里“有了着落”,而用自己的劳动为居民服务,心情也舒畅。

新民晚报通讯员 王萍 记者 毛丽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