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娱圈 > 正文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龙鳞装传承人用装置艺术推广古老装帧技艺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肖茜颖     作者:肖茜颖     编辑:江妍     2017-05-15 12:51 | |

0515_3.jpg

图说:龙鳞装作品 宝山区图书馆供图

  【新民晚报·新民网】一千年前,一种叫龙鳞装的书籍装帧形式宛若惊鸿般现世,翻动书页时“形似旋风,鳞次相积”。昨日,34岁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带着濒临消失的龙鳞装书籍艺术品亮相宝山区图书馆,他尝试用装置艺术讲述龙鳞装的故事,并相信随着手工书籍市场的开发或能给予传统装帧艺术新生命。

  中国装订艺术横跨三千余年,史料记载,龙鳞装的由来是唐中叶,人们为节省纸张材料、方便检索,对卷轴装改进:以长纸做底,将书页按照一定比例鳞次错开,粘贴于底纸上,使之卷起时外表与卷轴装无异,展开时宛如旋风,书页如鳞装有序排列。龙鳞装是装帧形式中最复杂的一种,发展到现在已近失传。唯一一本传世的龙鳞装实物《刊谬补缺切韵》现藏于故宫,平日不对外展出。末代皇帝溥仪出逃时曾携带该书卷。

0515_4.jpg

图说:龙鳞装作品 宝山区图书馆供图

  如今,龙鳞装已入选北京市朝阳区非遗项目,张晓栋作为区级传承人。执着于书籍艺术的他认为,在电子阅读大行其道的当下,独一无二的手工书市场是一片蓝海,所以龙鳞装装帧技艺具有新的生命力。

  昨日在宝山区图书馆五楼展厅展示了他带来的《三十二篆金刚经》《毛泽东诗词墨迹》等龙鳞装作品:书中书法飘逸、绘画华美、装帧考究、用料精致,书页展开如蜿蜒长龙,绚烂夺目。他表示,这些书籍作品耗时一两年甚至更长,因为页边不能差分毫的图案,缝制装订的思路,版本的选择等众多细节都需要反复斟酌。同时,他并不满足于龙鳞装工艺复原,在融合龙鳞装和经折装两种技艺后又推出经龙装,历时四年重现了清代画家孙温笔下的《红楼梦》。(新民晚报记者 肖茜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