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娱圈 > 正文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长三角专家共话如何留住江南丝竹的根?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肖茜颖     作者:肖茜颖     编辑:肖茜颖     2017-06-18 16:52 | |

图说:昨日,申韵丝竹乐团演奏《欢乐歌》《凡工忘》等 记者 肖茜颖 摄影

  厘清国家级非遗江南丝竹特性、关注生成规律、去何处寻根……昨日,在徐汇非遗办等举办的江南丝竹研讨会上,30余名长三角专家直面传承中的问题与难点,探索非遗音乐的当代发展。经过4个小时的讨论,专家并未达成共识。不过江南丝竹市级传承人周峰表示,唯有对江南丝竹深刻的理解并用时间沉淀才能获得真味。

  概念之惑

  近年来,国家级非遗江南丝竹的保护传承工作愈发获得重视,上海社区以及高校组建的民间江南丝竹队伍频频展现风采,如长桥街道江南丝竹乐团屡获佳绩。不过,扎根于民间的江南丝竹究竟是什么?业内一直有争论。

  江南丝竹的名字诞生于1952年11月,但这种形式的音乐在19世纪广为流传。

  前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作曲家顾冠仁认为,江南丝竹具有“小、细、轻、雅”特点的江南地域丝竹音乐:小指乐队编制小型化;细指细腻柔美,反映江南人细腻的感情、柔美的性格;轻代表音乐节奏轻巧明快;雅为音乐精致典雅。

  年近七旬的申韵丝竹乐团艺术总监陆勤康强调,江南丝竹的灵魂是即兴演奏,基石是至少十多年的乐队磨合。“乐手演奏时不看谱,每人要会多种乐器,懂得‘换位思考’。”他解释,传统的江南丝竹音乐从不写死,靠的是演奏者在高度默契下,形成你高我低、你进我退、你疏我密的即兴演奏发挥,“所以,同一个曲子每一遍都可以‘玩’出新花样,从乐队编制、加花处理、长短调整等等真正做到‘一曲多奏’”。

  由此,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大大小小的江南丝竹比赛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有否仍以民乐标准而非江南丝竹的艺术特点来衡量乐队乃至乐手,评审专家是否真正领会江南丝竹的真谛?因为民乐、丝竹、江南丝竹的概念各有区别。

  此外,在如今江南丝竹汇演时习惯分专业组与业余组。江苏民族乐团团长王爱康提出,民间乐团就一定“业余”,专业院团便“专业”?周峰坚信,并非掌握学院派精湛的演奏技艺便能呈现地道的江南丝竹音乐,乐手间的默契绝不是从大型民乐队抽调几人临时抱佛脚就能叫江南丝竹乐队了,没有“一千杯茶的功夫”都无法入江南丝竹的门。

  所以,长期浸淫江南丝竹的民间乐队不该被低估。上音教授萧梅便一直要求学生去民间看乐社如何演奏,“找到根太重要了”。

  守护之路

  传统音乐犹如一条流动的河,如何在变化中守住江南丝竹也引发专家思考。

  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教授田再励看来,对于传统音乐要有敬畏心,“谈到非遗、民间艺术,我们太多说发展,但继承挖掘做得如何呢?至少先把老师的本事学好了、学全了再去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江南丝竹的生存土壤今非昔比。来自浙江的民乐专家陆湘汉提出,可以去“江南深处”采风获取养料,比如江南地区的另两项非遗——战国时期便有记载的吴歌和唐朝宣卷。

  支持留住江南丝竹根的同时,顾冠仁也想通过激发年轻乐手的兴趣、培育新听众来扩大江南丝竹的影响。自1960年代,他开始改编江南丝竹音乐,并在1980年代创作了全新丝竹音乐《春晖曲》。他的一些创新作品曾由新加坡的乐手演绎,“他们原先没有江南丝竹的基础,经过一周排练,最终完成演出。我要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江南丝竹,而非难倒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萧梅提醒,江南丝竹传承与发展得充分意识到它与西方音乐的两套体系:20世纪以来,乐界逐渐形成以作曲家为中心的新传统;而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是始终流动的,江南丝竹的演绎不止是作曲家说了算,乐手的二度三度加花创作同样重要,另外在经典化进课本后会面临“一成不变”的问题。所以,厘清这些实际问题,遵循江南丝竹本身的创作规律,我们才能守护它、发展它。(记者 肖茜颖)(李家麟、李亚对此文亦有贡献)

图说:申韵丝竹乐团 记者 肖茜颖 摄影


【记者手记】“玩”出和谐来


  优美明丽的江南丝竹对于当今意味着什么?看过长桥街道江南丝竹乐团的现场演奏,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十来人围坐在圆桌旁,有茶汤相伴,用乐器放肆地“嘎山湖”,兴之所至便交换乐器演奏,而眉眼间透着心领神会……每周一次以乐会友,这群白发苍苍的阿姨爷叔演绎着最风雅的“老友记”。

  江南丝竹既是多人合作的即兴音乐,洋溢着礼让风尚;更是温暖的生活方式,“玩出”和谐关系。社会学大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若把它用来形容江南丝竹与人的关系也格外贴切。可以想象,当江南丝竹这般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时,真是美不胜收呢!(肖茜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