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街镇报: 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川北印象重固家园今日佘山永丰社情友谊社区今日张江今日真如宣桥之声岳阳家园宜居东明新车墩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四十年前的崎岖赴美路——邓小平1977年亲自批示过的赴美签证

  四十年前的崎岖赴美路

  ——邓小平1977年亲自批示过的赴美签证

  章慧敏

  如今,办理因私护照的出入境窗口前几乎天天人满为患,对百姓来说,前往世界各地留学、旅游、探亲哪里还存在障碍?然而,今日的便捷反衬着昨天的艰难,改革开放以前,国人要出趟国有什么样的程序。就让数字来诠释这个过程: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里,上海仅颁发过5000多本因私护照;而在“十年浩劫”中,上海颁发的护照还不足2000本;其中1968年竟然只颁发了5本。

  在上海市公安博物馆的展厅里,一本1977年签发的护照引人注目。护照的主人叫赵漱华,是位上海女性,目的地是美国。虽然这本护照貌似寻常,却有很多背后的故事。

(195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1 想去美国结婚

  1974年的一天,29岁的大龄姑娘赵漱华忐忑不安地走进了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派出所,她结结巴巴地向户籍警诉求道,她想去美国结婚。

  赵漱华分明看到户籍警盯视了她许久,这让赵漱华如坐针毡。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她根本没有勇气走进派出所,当年,派出所属于专政机关之一,像她这样的人一般是敬而远之的。

  赵漱华的这个心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有点小题大做:不做亏心事,有什么可怕的呢?但她就是怕。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非理性的“浩劫”,她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属于“黑五类”。那个年代,凡是出身与“黑色”沾上边的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歧视和刁难。所以赵漱华完成人生大事的意愿再强烈,她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命运并不被自己所掌握。

  户籍警打开抽屉,找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因私出国申请表”递给赵漱华说:“你回家如实填写好后再交过来吧。”

  赵漱华唯唯诺诺地接过表格。对她而言,这是一根能够改变目前命运的“稻草”。当晚,赵漱华关上门,对着台灯凝神细看出国申请表里每一栏的内容。民警那句“如实填写”的话语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她丝毫不敢有闪失。赵漱华决定先在白纸上打草稿,然后再誊抄在申请表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赵漱华在填到个人简历时有点无从下手。她有什么简历呢?她的人生如同一张白纸那么单纯。自从在长江中学高中毕业后,就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休养了。等到再想报考大学,“文革”开始,学生停课,老师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她的家也被一次次抄家,折腾得乱七八糟的,这时候再提读书求学的事难免不合时宜。可她毕竟踏上社会了,也参加了工作,依靠工资收入养活了自己。在这栏个人简历中,赵漱华明白必须为自己的人生旅途略加修饰,否则,政审这一关如何通得过呢?

  想到这里,她在草稿纸中写道,“自1962年高中毕业以后,因身体不好在家养病,并参加里弄学习,1966年9月进新华路民办大庆小学代课,1967年10月进静安区耀胜百货店任营业员(现兼任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不是赵漱华的主业,只是在耀胜百货商店这个小小的集体中,她为有头痛脑热的职工尽点护理义务。这时候赵漱华把这个身份写在简历中,在她看来这是个被社会和单位认可的象征。

  赵漱华继续往下填写。在写到“家庭主要成员和亲友”一栏时,她分别写上了父亲、母亲、兄弟、姐姐、姐夫以及他们的职业。就在这时,她的笔停住了,犹豫着未婚夫沈伯宏是否应该填写上去呢?

  从赵漱华的内心来讲,沈伯宏还不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她和他之间并没领过受法律保护的结婚证,未来的变数有许多。但凡事有个因果关系,如果不是她与沈伯宏要结婚成家,她岂会填写这张出国申请表?想到这里,赵漱华慎重地在最后一名家庭成员中写上了未婚夫沈伯宏的名字,在职业一栏里,她写的是“副教授”。

  此刻,赵漱华的脑海中泛起了这个比自己年长12岁的未婚夫的影子。她清楚地记得,1972年,沈伯宏和母亲一同从美国来上海探访亲友,就在他们来赵家拜访沈母的老同学、老朋友:赵漱华的父母亲时,或许是两个未婚男女的一见钟情,或许是两家的家长都有意促成这桩婚事,他们相知相恋了,很快,他们订婚,而且约定等沈伯宏回美国后办妥一切证明后两人赴美结婚。

  沈伯宏的确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回美国后不久,他寄来了相关的各种材料,如今,两人的婚事好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股“东风”自然就是赴美护照了。

  这个晚上,当赵漱华在“出国事由”中一笔一划地填上“结婚”二字时她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她将自己的一张一寸报名照贴上申请表上,细细地阅读自己的这张脸,虽然长得平平常常,然而,那微笑的眸子中蕴含着憧憬和理想。赵漱华闭上眼睛,任由思绪飞向远方。

  赵漱华牢牢记住了填表的这一天:1974年4月27日。

(195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2 答复“不予发证”

  赵漱华从交上申请表格的那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而与此同时,威海路派出所也开始了对赵漱华的出国审查。5月24日,离赵漱华4月27日填申请表过去了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这份“因私事出国审批表”的内容和赵漱华送上时已有了不少的补充内容。

  首先,在“本人简历及现实表现”一栏里加入了评语:“(赵漱华)在里弄中不与群众接近,在单位里表现一般。”

  显然,这是户籍警经过去赵漱华的里弄和单位调查后的结论。虽然用的都是中性词:“不与群众接近”、“表现一般”,字面上并没有出现更多的贬意词,但旁观者从中不难得出结论,赵漱华在里弄和单位里都不被看好。

  有人会问了,倘若赵漱华是个在里弄里喜欢串门、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地搬弄或打听隐私的人,那调查人会不会就有“与群众接近”的评语了?反正在这一栏里赵漱华就失分了。户籍警在情况说明中还有这样的描述:“申请人历史上未发现政治问题,但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政治面目复杂。本人出国结婚是否事实,无从断定。未婚夫在美国已40岁还未结婚,我们无法了解。根据以上情况,请有关领导部门审核决定。”

  前后历时10个月的漫长审核后,赵漱华最后获得的是冷冰冰的“不予发证”四字答复,30岁的赵漱华的终身大事就此搁浅了。这时的赵漱华只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远在大洋彼岸的未婚夫沈伯宏的身上了。

(195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3 仍然“劝阻”赴美

  1974年的沈伯宏已是个40岁的“王老五”了,他曾经的“如意算盘”是当年6月与赵漱华在上海完婚,然后同去美国定居。沈伯宏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副教授,9月份开学前他必须返回学校教书。

  然而,现实与理想大相径庭,上海探亲的几个月里,他虽已获得美国政府批准赵漱华入境结婚的许可证,可上海未婚妻这里的审批调查却迟迟不给出明确的答复。沈伯宏权衡再三,对赵漱华说他等不及她的赴美签证下来了,只好先独自回美国教书去。他要赵漱华静候佳音,哪怕等再长时间,只要签证下来了,他立刻前来接她。

  转眼到了第2年,沈、赵二人等来的不是佳音,而是公安部门不予签证的决定,甚至于还有对沈伯宏未婚身份持怀疑态度,这让他既气愤又无奈。他想,单凭个人的力量不行,只有依靠社团出面帮助他们了。

  1975年12月,一封由美国华人进步会出具的证明材料以航空挂号信的形式寄到了静安区公安分局。在这封信里,美国华人进步会着重就沈伯宏的单身,以及与赵漱华的婚姻之事做了证明。可犹如石沉大海,赵漱华赴美的签证并没有因此有转机……

  为了与赵漱华结为夫妇,沈伯宏在美国从没停止过努力。他不断地通过信件表达心愿,沈伯宏着急啊,两人的年龄相加已经超过70岁了,他们要求的只是人之长情:组建家庭。遗憾的是,沈伯宏没有获得只字片语的回复。

  一晃,中国大地响起惊雷,“四人帮”被一举粉碎了。远在美国的沈伯宏从中再次看到了希望,1977年1月14日,他又提笔给静安分局的“执事们”写信,可“四人帮”倒台了,“四人帮”的余孽流毒尚存。在市公安局1977年9月3日的批复中仍这样写道:“你局公一发(1977)315号来函收悉,根据公安部和外交部‘关于从严批准中国公民在美定居’的指示精神,我们意见赵漱华在美无直系亲属,拟不批准其去美……”

(邓小平签发的第一张护照

 

  4 出现戏剧变化

  10月12日,相关领导再次作出了“劝阻”的指示。

  邓小平知情后作出指示:“我意,如无其他政治问题,应予批准。”

  就在大家认定赵漱华赴美被拒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10月13日晚上,公安部给上海市局打了电话说,沈伯宏就与赵漱华去美国完婚的事写信给了邓小平。邓小平相当重视,10月12日作了指示:“我意,如无其他政治问题,应予批准。”

  一路绿灯从此向赵漱华和沈伯宏打开了。

  有人说沈伯宏给邓小平的信写对了,如果没有他老人家的批示,沈、赵二人的婚姻马拉松还得继续。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偶然性中的必然,因为在沈伯宏给邓小平写信前的1977年10月2日,邓小平在接见港澳同胞国庆代表团和香港知名人士利铭泽夫妇时就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多嘛!对愿意出去的人,不要抓得那么紧,继承遗产、娶亲等等都可以出去,回来的也欢迎。对归侨、侨眷的政策也有不少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待遇问题,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关系(海外)太多,而是太少,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四人帮’胡说‘地、富、反、坏、海、侨’,把华侨同‘地富反坏’并列,这种错误政策一定要纠正过来,要做大量工作。进行政策教育,全国执行。中央已下了这个决心。”

  应该说,沈伯宏的请求正是党中央下决心扭转的问题,他和未婚妻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搭上了这列顺风车。

  后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上确定了将关闭了近30年的国门向世界敞开。从此以后,中国与世界开始了全方位的接触与交流,护照也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自费留学高峰的形成,上海的出国人数成倍增加。当年,上海办理护照的地方是在位于河南中路的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从早到晚,这支排队的长龙足有数百米,一直排到了福州路……

  赵漱华赴美的崎岖之路早已成为了历史,而护照的今昔命运也让老百姓深切地感悟到:没有改革便没有开放,更没有今天普通百姓走出国门之道的平坦!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今日热点
更多新闻
发布评论
您还能输入300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

新闻热词榜
  • 数据加载中……
上海七宝老街不只有汤团,还有更多好玩的! 上海七宝老街不只有汤团,还有更多好玩的!

逛古镇,吃小吃,唱歌,看电影,再住上一晚!完美的周末! [详情]

【街谈巷议】你会雇“男保姆”吗?市民: 性别不重要,活好才是好 2016-04-07 08:50
聚合
中国梦▪申城美 中国梦▪申城美

“中国梦·申城美”2016年度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拉开帷幕,让这群优... [详情]

网友热议消费维权:315绝不只是一场“晚会” 网友热议消费维权:315绝不只是一场“晚会”

比起“运动式维权”,更重要的是维权常态化,“天天3·15才是真的...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地铁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友情链接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