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浦东开发开放27周年纪念日,今日浦东已跃升为国家名片,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原浦东新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曾在《夜光杯》上撰文回顾投身浦东开发开放事业的经历,读来令人振奋。
上图:2017年4月,空中俯瞰陆家嘴中心绿地(摄影钮一新)
下图:1994年拍摄的陆家嘴中心绿地(浦东档案馆提供)
因为浦东而幸运
焦亚蛟
前两年,由于工作岗位变动的缘故,在整理一大堆资料时,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社会公开招干录取通知书》跃然眼前。思绪自然被勾回到二十几年前,自己能够通过了这样一场让人终身难忘的考试,有幸投身浦东开发开放事业的那段经历。
我当时在东北一所高等院校工作。作为一名在特殊年代离开上海到北大荒的下乡知青,后来上学,又留校工作,已经在东北生活了整整24年。然而,故乡的情结使我对上海的发展有更多天然的关注。大概也就是浦东新区挂牌后没几天,我接到了老父亲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话语中流露出兴奋、急迫和期盼的心情。大意是从报纸上看到,浦东新区首次面向全国招考干部,特别是打破身份、地域限制等内容。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讶,紧接着是怀疑,真的吗?
上图:2016年11月,空中俯瞰由中国第一高楼和东方明珠塔等组成上海天际线(摄影钮一新)
下图:2008年11月拍摄的建设中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
1993年2月下旬,抱着觉得这应该是一场上海浦东新区所明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的念想,我从东北赶回上海,到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前身)的大院里参加正式报名。后来才了解,总共招考40个岗位,全国各地报名者二千多人!这对开发初期的浦东,在开放的形象上无疑也是一次巨大的宣传。几天之后,举行书面测试,包括笔试和心理测试。现在回忆起来,题目的量非常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且有的题目很有深度。心理测试,据说也是引进和借鉴了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测评的方法。
我记得有一道大题目,占了笔试成绩的1/3,要求以赵启正同志(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浦东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在1993年1月1日浦东新区揭牌仪式为背景,为他起草一份讲话稿,还要拟一个文件下发基层学习贯彻。
考试后的一周多,我订了返程的车票,临走前两天,我试着给上海任职资格考试中心(记得是具体书面考试承办单位)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同志询问了我的详细信息后,居然告诉我:你进入面试范围了,并说书面通知已发出,可以与浦东新区组织部联系面试具体事宜。
上图:2015年12月,空中俯瞰浦江21公里地标、黄浦江市区内第一桥南浦大桥(摄影 钮一新)
下图:2004年拍摄的南浦大桥(浦东档案馆 提供)
面试是1993年3月中旬的一天,正式面试前,进入本岗位的5位入选者,抽签决定顺序,一切细节都很周密,令人信服。我是第二个入场的,见到满满一屋子人,后来才知道,除了面试官之外,还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代表。主考官是浦东新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施耀新同志,还有组织部的副部长朱岳群同志。回答了两位主考官的问题之后,一位干练的女考官,几乎包揽了以后所有的提问,一连串的问题,犀利不乏细腻,跳跃不离主题,有难度但不使你拘谨。后来才知道,她是组织部组织处处长彭戌兰同志,我报考的正是她的副手——副处长的岗位。我当时的情绪出奇的平静,现在再和当年考官提起这件事,都觉得很有趣。
1993年5月初,我与当年招考录用的40名同志,经过一周的强化培训之后正式加盟浦东建设者的队伍。实际上,当初上海乃至浦东新区,并不缺少我们这样的人,但是通过这样一种行动,打破和改革传统、封闭的用人制度,激发更多参与者的活力,更是向全世界、全国敞开了浦东开放的胸怀。这一事件对当时乃至以后的影响,远远大于招了几十个人这一结果。
上图:2017年2月,空中俯瞰浦江21公里地标世博园区(摄影 钮一新)
下图: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盛况(摄影 钮一新)
浦东新区建立以来,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通过各种方式,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汇集了上海、全国乃至海外各方面的人才,由此“海纳百川”也成了浦东干部和人才队伍最鲜明的特色。
有意味的是,我到浦东工作不久,就参与了各方面人员的招考工作,担任了考别人的面试官。后来自己进入了组织部领导班子,协助几任部长分管过近8年的干部工作,也参与和组织了许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海外选聘等工作。
回想当年,作为个人能够投入浦东的事业是幸运的。回忆这一经历,更多的是感恩浦东这个舞台,激励自己始终牢记并不断发扬浦东开发初期的那样一种精神,踏踏实实为浦东的发展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原载2015年7月19日夜光杯)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