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将1982年《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作为补充教材印发给学生。此信用文言写成:“经国吾弟: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往事历历在目……”学生说,想不到文言在今天还能成为维系两岸情感的纽带,“之乎者也”,魅力至今不减啊。
文言在日常生活中——我设计过这样一个练习:把一篇白话写成的景区介绍转换成具有文言色彩的文字,将其置于景区入口。唯有典雅的文言才能与景区的古代遗迹相匹配,唯有流香的文字才能与景观的历史气息相吻合。
原文中有一句:“山上到处都是古老的松树,巨大石头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南面山坡上,有一块平坦的大石头,四周都很开阔,上面有座‘钟庵’”。有学生把它改成“山上古松多,巨石到处滚,南面有巨石,上面有座庙”。文字倒是简练了,但这么一写,谁还敢上山?况且它依然是白话。最后,把它变成了:“山上古松遍地,巨石栉比。山之阳,有磐石如砥,四顾豁然,上有‘钟庵’焉。”简洁耐读,方能引人入胜。
文言对现代学生仍有吸引力。有些高考名作就是用的文言。近日,有初中生给老师写了一篇检讨书。老师看后拍案叹道,美在文言也。
其实,鲁迅、郁达夫的文中常有“文白夹杂”。对于文言文,不能让学生为学而学,为应试而学。不妨倡导他们提升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兴趣由此而生矣。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