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 97年前,在渔阳里6号,一群年轻人创建中国首个青年团组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陆梓华     编辑:钱文婷     2017-12-19 13:43 | |

  如果时光倒流百年,这也是一群不折不扣的“90后”——李汉俊,出生于1890年;陈望道,1891年;沈玄庐,1892年;袁振英,1894年;叶天底,1898年;俞秀松和施存统,1899年; 金家凤,1901年……

  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憧憬未来,追求美好;因为生于乱世,他们的肩上更多了一份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最终在上海渔阳里6号的二层石库门小楼,信念得以起航。

2017021829.jpg

图说:共青团诞生地渔阳里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下同)

  1920年8月22日,这8名当时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人发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团中央机关也正式建立。1961年,国务院将渔阳里6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利用渔阳里1至5号整修扩建的机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式开馆。

  相遇 因为共同的追求

  1919年,北京学生掀起“五四”爱国反帝运动高潮,也激发起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俞秀松的战斗热情。他和同学们发动杭州3000名学生集会声援北京。他又和同学宣中华创办了《双十》半月刊(后改为《浙江新潮》)。很快,这本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主编俞秀松等被迫离开杭州,赴北京参加工读互助组。但俞秀松很快意识到,现行社会不进行彻底改造,工读互助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1920年,他南下上海,在陈独秀、戴季陶、沈玄庐的支持下,俞秀松到虹口区的厚生铁厂做工,实践自己提出的“打破知识阶级的观念”“投身到劳动界”中去的诺言。

2017021832.jpg

图说:渔阳里的共青团团旗

  1918年,出生书香之家的湖北青年李汉俊从日本学成归国。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他放弃了做一名工程师的想法。他到上海,在一所中学任教,同时通过不同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在《新青年》《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约90篇译文和文章。

   1920年2月,浙江师范第一学校国文教员陈望道带着刚刚由日语版翻译完成的《共产党宣言》和一封来自上海《星期评论》编辑部的邀请函,前往上海。陈独秀请陈望道担任《新青年》编辑。就在这时,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也秘密前来上海,为了避免引起密探的注意,他们选择渔阳里6号戴季陶住所见面,约请上海共产主义者聚谈,筹备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2017021834.jpg

图说:从渔阳里走出的先进青年

  风云际会,一个又一个年轻的身影,在上海相聚。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起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发展中国青年运动、在青年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的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提议应尽快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并由组织内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负责组织和主持团的工作。

2017021841.jpg

图说:渔阳里的壁画

  1920年8月22日,中国的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正式成立,俞秀松为首任书记。在俞秀松撰写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科学理论,实现自由平等,宗旨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宣传社会主义。

  掩护 建“外国语学社”

  走进渔阳里6号底楼,参观者会看到一间普通教室的模样。为了便于团结、培养进步青年,并且为输送青年赴苏俄学习作准备,1920年9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伊始,在此创设“外国语学社”,以公开办学校的形式,掩护革命活动。

2017021843.jpg

图说:“外国语学”情景再现

  1920年9月30日出版的《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本学社拟分设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读本由华人教授,读音会话由外国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从初步教起。每人选习一班者月纳学费二元。日内即行开课,名额无多,有志学习外国语者请速向法界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本社报名。此白。”  

  刊登这一广告的人叫杨明斋,戴季陶搬走后,他是渔阳里6号新的承租人。十月革命前,他加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以维金斯基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工作组到中国活动,杨明斋为小组成员,担任翻译和协调工作,并参与建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当时,陈独秀、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们认为,要学习苏联的革命理论和经验,首先必须培养一批懂俄文的干部。外国语学社应运而生,为培养党的干部和输送有志青年赴俄国学习做准备。

  在外国语学社,老师大多是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汉俊教法语,袁振英教英语。李达教日语,俄语课由校长杨明斋和维金斯基的夫人库兹涅佐娃任教,学生增多后,又聘请了王元龄任教。如今的渔阳里6号,仍保留着当时的情景:一楼厢房排着长凳和课桌,挂着黑板,当年,十来平方米的教室内,最多时挤进50余人。二楼东面的亭子间为俞秀松卧室,西面的亭子间为杨明斋卧室,一床、一椅、一桌,全然没有“校长”的派头。厢房、客堂间,架起了棕绷和铺板,学员们多的时候就打起地铺。

2017021844.jpg

图说:俞秀松的卧室

  当时,大部分学生生活很艰苦,每月生活费只有五元左右,有时五个人只包四个人的饭,省下一个人的饭钱。青年学生在上课之余,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有些人还参加油印、运送、散发革命传单,1920年上海第一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筹备活动,1921年“三八”妇女节纪念会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筹备会,都在这里举行。

  这批学生中产生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批团员,刘少奇就是其中一员。在渔阳里学习生活了八个月之后,刘少奇经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介绍启程赴俄,辗转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在那里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刘少奇一样,萧劲光、任弼时、罗亦农、汪寿华、谢文锦、王一飞、梁柏台、李启汉……1921年春天,先后有30多名学员分三批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2017021833.jpg

图说:渔阳里的雕塑,左为任弼时,右为刘少奇

  传承 引领当代青年

  不久,在渔阳里6号进行的革命活动就受到了租界当局的注意。1921年4月29日,法租界巡捕房搜查了渔阳里6号。5月,青年团暂时停止活动。  

  2004年,共青团中央和上海市委对渔阳里进行全面整修扩建,并成立旧址纪念馆。序厅中,30米长的巨幅铜板壁画真实再现了90多年来我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一面巨大的团旗,成为中学生入团宣誓、青年人重温入团誓言的地方。  

2017021830.jpg

图说:不少党员参观渔阳里

  展厅中,有一面贴满五彩N次贴的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很高兴能带领我们雏鹰小队到这里,我下次还会来的”“追求梦想,改变未来”“非功利,非名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或稚嫩或感慨的笔触,表达着当代青少年内心的触动。N次贴墙旁,摆放着衍纸做的团旗、橡皮泥捏的卡通解放军等小手工。馆长王娟介绍,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除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传播红色精神,更设计了一系列活泼生动的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

2017021840.jpg

图说:渔阳里的亲子活动墙

  2015年开始,纪念馆每月一次将红色主题和非遗传统相结合,举行手工亲子活动;纪念馆还编绘了以渔阳里为起点的一公里红色地图,涉及周边20余个红色景点,一推出就受到各个街道、学校的欢迎。馆内工作人员将渔阳里的故事编成课件,走进沪上各所中学讲团史。用90后讲解员施颖杰的话说,要让学生们感受到“信仰的味道”,当年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也不过是和自己相仿的年纪。

  今年暑假,纪念馆和黄浦区文化馆推出原创情景诗剧《追寻》,以推动中国革命历程的代表性人物作为剧本素材,包括“俞秀松:渔阳里走出的勇士”等12个节目。演出历时3个月,连演11场,几乎场场爆满。“历史不是割裂的,我们要立足渔阳里,走出渔阳里,让更多人体验到城市的温度和传承的力量。”王娟说。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