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中共创建时期第一个出版发行机构“新青年社总发行所”——“法大马路”掀起红色思潮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任天宝     2018-01-09 16:51 | |

图说:位于金陵东路279号的新青年社总发行所。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金陵东路近福建南路处,一栋新古典主义建筑矗立,6根2层高的方形立柱沿路排列,呈现出历史感。时光倒转近百年,昔日“法大马路”、今日金陵东路279号所在的这栋建筑,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第一个出版发行机构——新青年社总发行所的所在。启蒙马克思主义、传播东方革命理论、传播启蒙知识、启发社会公众意识,它无疑是那段红色时期的先锋之一。

  与《新青年》的渊源

  根据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记载,1920年8月15日《劳动界》周刊创刊号出版,封面上标明:“总经售处上海法租界大自鸣钟对面新青年社”。许多史学界学者认为,这是“新青年社”这一名称第一次与公众见面。

  位于上海法租界的这个“新青年社”与当时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青年》究竟有何渊源?

  《新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创办,创刊初期发行1000本,到北京同人时期,杂志影响力越来越大。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等人直接投身于这场爱国运动之中,动摇了办刊“不谈政治”的初衷,另一方面对主导杂志编辑和出版的群益书社“积怨已久”,认为商人逐利又怕承担风险,关于涨价的分歧、办刊主张的分歧多次激发矛盾,双方终于在《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出版发行工作结束后彻底决裂。

  此时,陈独秀携刊到上海,拟以“新青年社”的名号酝酿独立招股,承担一系列刊物的编辑和发行。1920年9月1日,筹备一个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原来封面上的“上海群益书社印行”也改为“上海新青年社印行”,并发布《新青年社〈本志特别启事〉》的郑重声明“划清关系”。

来源/视觉中国

  指导工人运动

  新青年社正式成立后,改由新青年社发行所自办发行。其间,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李达、袁振英等都曾参加编辑工作,陈独秀皖籍同乡苏新甫挑起业务重任。新青年社除继续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出版了《上海伙友》《劳动界》等刊物,编辑出版了“新青年”丛书《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劳动运动史》《社会主义讨论集》《工团主义》等,并重印《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书籍。

  《劳动界》是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通俗刊物,每周日出版,每册铜子2枚。在《劳动界》第一册卷首,陈独秀撰写的《两个工人的疑问》普及了劳动是什么、劳动力的概念,更指出了工人的重要性。

  作为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商店店员众多,是劳工的重要组成。新青年社面向店员发行的《上海伙友》1920年10月10日创刊,李汉俊等利用刊物直接向劳工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社会主义运动,甚至具体指导劳工运动。《劳动界》和《上海伙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化形式,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事工人运动的良好开端。不久,北京与广东的共产主义者也效仿出版相似刊物。

  奠定组织基础

  新青年社在上海组建,陈独秀先后吸收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李汉俊、李达、陈望道、袁振英、沈雁冰等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他们形成了新青年社上海同人。党的创建工作也悄然开展,以新青年社为核心,同时联络星期评论社、民国日报社、共学社等社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了,而这也是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前身”,为中共的创建奠定了组织基础。

  大自鸣钟对面的新青年社总发行所生意很好,一度热闹非凡,青年学生与工人经常光顾,这些群体成为进步杂志引领的两大主要受众群体,而其中的先进分子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的一批党员。

  马克思主义思潮经新青年社的传播掀起波澜,却引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镇压和查禁。据《上海革命史资料研究》等记载,1921年2月,《新青年》第八卷第六号在上海付排时,法租界巡捕房警探到印刷厂将全部稿件抢走,查封总发行所,还抢去《社会主义史》《自由之路》等许多书籍,且不准经营出售书刊、不准在上海印刷。无奈之下,新青年社搬离上海,迁至广州,设址于昌兴马路26号。同年4月,《新青年》第八卷第六号在广州出版发行。这份党的事业没有停下。

  新民晚报记者易蓉

  专家点评>>

早期红色文化不可或缺部分

  由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从创刊号起至第七卷第六号止,均由上海群益书社发行。为了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9月《新青年》脱离群益书社,改由新成立的新青年社独立出版。

  在上海诞生的新青年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第一家出版机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中共创建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中国近代出版史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成为早期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除了出版著名的《新青年》杂志外,它还出版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书籍。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新青年社也刻印下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历史记忆。

  张玉瑜(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