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 中共中央组织部遗址:梅花香自凌寒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罗水元     作者:罗水元     编辑:钱文婷     2018-01-12 13:25 | |

7.jpg

图说:中共中央组织部遗址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

  静安雕塑公园东南角,沿成都北路有一道绿化墙,恰好有个一米多宽的缺口,里面是通向公园的林间小道,信步走过十来米,眼前豁然开朗。这里是“梅园”,株株梅花树错落有致,凌寒而立,它们的身姿映入梅园中央一块青褐色石碑中,碑面印着“中共中央组织部遗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碑上标明的地址是:成都北路741弄(丽云坊)54号。简短的介绍告诉我们,这里并不平凡:“这里是1928年至193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地,恽代英、陈潭秋等先后在这里居住,组织部长周恩来在此办公。”

  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因市政建设,原位于此的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已拆除,但革命先辈当年之苦寒并未就此消失。搜寻历史的印迹,更能品味今日的芬芳。

  遗址原属丽云坊

  在1921年中共一大成立时,全国党员只有50余名,党组织只有5个;到1923年三大时,党员就增至400多人,地方组织也随之增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也应运而生。1924年5月的中共四届扩大执委会上设立中央组织部;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进一步明确,“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然而,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大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各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原设在武汉的党中央机关迁到上海,开始建立分散、秘密的工作机关。1928年7月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任命周恩来为中央组织部长,不久后,成都北路741弄(丽云坊)54号一幢石库门房子便成了周恩来领导组织工作的重要地点。

  “为何选在成都北路这边?”党史专家认为,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气氛里,这里地处公共租界,样子又普通,掩映在大片民居中,更利于党组织安全。

  人手不够 工作危险

  即使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工作起来仍不容易。

  一大难题是人手少。曾在此担任组织部干事的黄玠然回忆,当时中央组织部只配备一个部长、一个秘书和几个组织干事,总共不到十人。其中,部长是周恩来,而秘书主持组织部日常工作,是领导同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部里的“二把手”。秘书只设一人,先后由余鸿泽、恽代英、陈潭秋、何成湘担任。

  另一大难题是环境危险。在反革命镇压下,因工作关系住在一起的同志以房东和房客对外相称,像组织部干事黄玠然和夫人杨庆兰(时任交通员)作为房东,别人都是房客,办公场所也不得不放在二楼的后楼位置。时任机要员的恽代英夫人沈葆英回忆,为防意外,她无论抄写信件,还是登记往来电报,都要用“药水笔”写,让写好的材料看起来如白纸一样;因工作需要,她有时化装成服装艳丽的少奶奶,有时又扮成衣着朴素的家庭妇女,把周恩来交代的文件送到指定地点。

  向苏区输送骨干

  条件如此艰苦,中共中央组织部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各项工作。周恩来几乎每天都听取秘书汇报和处理工作,还接待各省来汇报工作的同志,传达中央指示和决定。周恩来常叮嘱组织部同志:党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犹如鸟的两翼、车的两轮,没有干部就没有革命事业,关心爱护干部,就是关心革命事业,要热情对待各地来的同志。

  对于大革命失败后前来寻找党中央的党员,周恩来再忙也会挤时间同他们谈话,询问各地情况,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如解决和恢复组织关系),举办党的干部训练班和军事训练班,审定讲课提纲并讲授“马列主义”“党的建设”“国际国内形势”“党的任务”等课程,给他们希望与信心、温暖与力量。

  从当时的斗争情况出发,周恩来在这里主持制定了各项秘密工作制度,如指导中央组织部负责保管文件的干部,将干部资料和工作记录用俄文字母编成密码式的文件档案,便于保存和查询,同时也提出在白色恐怖下恢复和健全党的组织、必须贯彻“职业化”“群众化”“社会化”的重要原则,强调发展党员要重视质量,“要有一人能得一人之用”,“要能在群众中注意日常生活的痛苦所在,鼓动起日常斗争的要求和情绪”。

  1928年11月,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红军中党代表伤亡太多,希望中央和两省派可作党代表的同志至少三十来人”。周恩来阅后,批示中央组织部和军事部,派去了30名工人出身的党员支援。

  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中央组织部领导各地党组织走上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之路,一批批政工、军事人才被输送到各地党组织和苏区。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专家点评>>

  凌寒梅香

       国民党右派背叛大革命后,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大肆屠杀。据1927年11月的统计,共产党人数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六万多人骤减至一万多人!可是仅仅数年——从1928年至1931年,各地党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革命的星星之火,重现燎原之势!

  在这里,我们不能忘记周恩来,不能忘记黄玠然、杨庆兰这两位“房东”,也不能忘记恽代英、沈葆英等“房客”!他们临危受命苦撑艰局,他们坚守信念舍生忘死,为革命做出卓越贡献!他们的精神和气质,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继承。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陈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