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互动 > 正文

在晚报的连载让我收获好多奖

来源:新民晚报夜光杯     作者:赵进一     编辑:史佳林     2017-09-02 15:41 | |

当我看到《十日谈征文小启》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箱底里翻出公安部颁发给我的那本绿色封皮的“获奖证书”。证书内页上印着32个大字:

赵进一同志:

你的作品《警界督察》荣获第三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新闻奖”一等奖。

落款是一颗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字样的鲜红大印。

薄薄一纸奖状,把我的思路带回到2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那时,我还在市公安局政治部从事公安对外宣传工作。

1997年9月8日清晨,本市62名首批警务督察队员在外滩陈毅广场宣誓上岗。这是上海公安机关为了健全自身监督机制而建立起来的第一支“警察管警察”的队伍——“上海市公安局警务督察队”。

作为公安宣传干部,我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题材。1998年9月,在“警务督察队”成立一周年之际,我多次深入该队采访,有时还“随警作战”,与督察队员一起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和各警种,在现场亲历督察行动,从中了解到“警务督察队”工作中许多动人的故事。接着,我一气呵成,撰写了以此为题材的8000余字的长篇通讯《督察风云录》,经市局领导批准,把稿子发至《新民晚报》。没想到,稿子发过去没几天,编辑部就将其改编为章回体,分十个板块,在报纸上连载出来。

1998年9月13日连载首日头版两篇

按理,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能尽快发表出来。但因它内容的特殊性——文章在歌颂“警务督察队”的同时,难免要暴露出公安队伍内部的一些不正之风,尽管发稿是经过领导批准的,但心中难免有所隐忧:当时《新民晚报》发行量高达160多万份,而且发表的形式又是如此“抢眼”,我生怕会被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

果然,文章见报的第一天,就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此后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市区各报摊门前就排起了长龙,市民们争相购买当天的《新民晚报》,盛况空前。见此情景,我的心头不由撞起了小鹿,时刻担心着“意外”的发生……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连载刊出首日,编辑部就配发了短评《鼎力促进申城公安队伍廉政建设:警务督察队明察秋毫铁面无私》,第二天又配发短评《为“督察”叫好》。9月23日,连载结束,24日编辑部刊发“来信综述”:眉题是连载《督察风云录》成为热点新闻,上海公安机关抓队伍建设真是动真格的!广大读者为之击节赞许,大标题是《有胆有识树形象》,该文刊登了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许德明,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委副主任、市纠风办主任沈红光读了连载后热情洋溢的感言;还摘登了市民群众的来信,他们盛赞“公安机关纠正不正之风动了真格,从严治警抓到了实处……”有关领导在有关报告上称赞“这件工作是做得成功的”,并由此总结出三条有关公安宣传工作的经验。至此,我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有关部门给了我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授予“优秀公务员”称号及“特殊贡献奖”;评为年度“市局廉洁为民先进个人”;《新民晚报》社也发给我“特殊贡献奖”奖金1000元……

一篇文章获如此殊荣,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其实,细想起来也是很正常的:要知道,“殊荣”背后是期望。

晚报在连载结束后头版发的“综述稿”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