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街镇报: 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川北印象重固家园今日佘山永丰社情友谊社区今日张江今日真如宣桥之声岳阳家园宜居东明新车墩报今日宜川九里亭金杨家园 白鹤天地 漕河泾 金罗店香花桥春申家园安亭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冯骥才:母亲百岁记(附冯骥才独家专访)

  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世世代代以来对一个新生儿最美好的祝福,一种极致的吉祥话语,一种遥不可及的人间想往,然而从来没想到它能在我亲人的身上实现。天竟赐我这样的鸿福!

  天下有多少人能活到三位数?谁能叫自己的生命装进去整整一个世纪的岁久年长?

  我骄傲的说——我的母亲!

冯先生72岁本命年时,母亲为他亲手缝了一条红腰带。.jpg

图说:冯先生72岁本命年时,母亲为他亲手缝了一条红腰带 冯骥才工作室图

  过去,我不曾有过母亲百岁的奢望。但是在母亲过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萌生出这种浪漫的痴望。太美好的想法总是伴随着隐隐的担虑。我和家人们嘴里全不说,却都分外用心照料她,心照不宣地为她的百岁目标使劲了。我的兄弟姐妹多,大家各尽其心,又都彼此合力,第三代的孙男娣女也加入进来。特别是母亲患病时,那是我们必需一起迎接的挑战。每逢此时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倾力倾情,赢下一场场“赛事”。母亲经多磨难,父亲离去后,更加多愁善感;多年来为母亲消解心结已是我们每个人都擅长的事。我无法知道这些年为了母亲的快乐与健康,我们手足之间反反复复通了多少电话。

  然而近年来,每当母亲生日我们笑呵呵聚在一起时,也都是满头花发。小弟已七十,大姐都八十了。可是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人只有到了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多珍贵多温馨。谁能像我这样,七十五岁了还是儿子;还有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深挚的气息。

1991年,冯骥才先生夫妻俩陪母亲一起登泰山。.jpg

图说:1991年,冯骥才先生夫妻俩陪母亲一起登泰山 冯骥才工作室图

  人生很奇特。你小时候,母亲照料你保护你,每当有外人敲门,母亲便会起身去开门,决不会叫你去。可是等到你成长起来,母亲老了,再有外人敲门时,去开门的一定是你;该轮到你来呵护母亲了,人间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这就是美好的人伦与人伦的美好。母亲从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一步步向前走。一种奇异的感觉出现了,我似乎觉得母亲愈来愈像我的女儿,我要把她放在手心里,我要保护她,叫她实现自古以来人间最瑰丽的梦想——长命百岁!

  母亲住在弟弟的家。我每周二、五下班之后一定要去看她,雷打不动。母亲知我忙,怕我担心她的身体,这一天她都会提前洗脸擦油,拢拢头发,提起精神来,给我看。母亲兴趣多多,喜欢我带来的天南地北的消息,我笑她“心怀天下”。她还是个微信老手,天天将亲友们发给她的美丽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转发他人。有时我在外地开会时,会忽然收到她微信:“儿子,你累吗?”可是,我在与她一边聊天时,还是要多方“刺探”她身体存在哪些小问题和小不适,我要尽快为她消除。我明白,保障她的身体健康是我首要的事。就这样,那个浪漫又遥远的百岁的目标渐渐进入眼帘了。

2011年,“心怀天下”的冯妈妈来到“硕果如花——十年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现场,与年画艺人交流。.jpg

图说:2011年,“心怀天下”的冯妈妈来到“硕果如花——十年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现场,与年画艺人交流 冯骥才工作室图

  到了去年,母亲九十九周岁。她身体很好,身体也有力量,想象力依然活跃,我开始设想来年如何为她庆寿时,她忽说:“我明年不过生日了,后年我过一百零一岁。”我先是不解,后来才明白,“百岁”这个日子确实太辉煌,她把它看成一道高高的门坎了,就像跳高运动员面对的横杆。我知道,这是她本能地对生命的一种畏惧,又是一种渴望。于是我与兄弟姐妹们说好,不再对她说百岁生日,不给她压力,等到了百岁那天来到自然就要庆贺了。可是我自己的心里也生出了一种担心——怕她在生日前生病。

  然而,担心变成了现实,就在她生日前的两个月突然丹毒袭体,来势极猛,发冷发烧,小腿红肿得发亮,这便赶紧送进医院,打针输液,病情刚刚好转,旋又复发,再次入院,直到生日前三日才出院,虽然病魔赶走,然而一连五十天输液吃药,伤了胃口,变得体弱神衰,无法庆贺寿辰。于是兄弟姐妹大家商定,百岁这天,轮流去向她祝贺生日,说说话,稍坐即离,不叫她劳累。午餐时,只由我和爱人、弟弟,陪她吃寿面。我们相约依照传统,待到母亲身体康复后,一家老小再为她好好补寿。

在陈列冯先生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大树画馆”,冯先生与弟弟陪母亲漫步。.jpg

图说: 在陈列冯先生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大树画馆”,冯先生与弟弟陪母亲漫步 冯骥才工作室图

  尽管在这百年难逢的日子里,这样做尴尬又难堪,不能尽大喜之兴,不能让这人间盛事如花般盛开,但是今天——

  母亲已经站在这里——站在生命长途上一个用金子搭成的驿站上了。一百年漫长又崎岖的路已然记载在她生命的行程里。她真了不起,一步跨进了自己的新世纪。此时此刻我却仍然觉得像是在一种神奇和发光的梦里。

  故而,我们没有华庭盛筵,没有四世同堂,只有一张小桌,几个适合母亲口味的家常小菜,一碗用木耳、面筋、鸡蛋和少许嫩肉烧成的拌卤,一点点红酒,无限温馨地为母亲举杯祝贺。母亲今天没有梳妆,不能拍照留念,我只能把眼前如此珍贵的画面记在心里。母亲还是有些衰弱,只吃了七八根面条,一点绿色的菠菜,饮小半口酒。但能与母亲长久相伴下去就是儿辈莫大的幸福了。我相信世间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句话。

  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诉给我所有的朋友与熟人,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们共享的人间的幸福。 

冯骥才 2017.9.23

今年年初,冯先生与妻子金婚之喜,母亲为儿子儿媳送上祝福。.jpg

图说:今年年初,冯先生与妻子金婚之喜,母亲为儿子儿媳送上祝福 冯骥才工作室图


  >>>冯骥才:我拉着生命的马车不放手(节选)

  75岁的冯骥才是个大孝子。多年来,只要在天津,他每个周二周六晚上一定提前一小时下班,去看母亲。他说,母亲老了,我要把她当女儿珍惜!而母亲则提前梳妆打扮,有时穿上旗袍,等候儿子……

  孝子冯骥才

  冯骥才是个大忙人,写作,绘画,投身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工作,带研究生和博士生……可冯骥才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平时只要他在天津,周二周六这两天的下午5时后,他们是不会打扰、耽搁他的。

  冯骥才说,一般去北京等地的短途出差,他都不告诉母亲,以免老人家惦记。“必须给她安全感,让她知道,我随叫随到。”如果出差时间长不能去看母亲,他会每天给母亲打好几个电话,随时“汇报情况”,让母亲心安。

  儿子去之前,99岁的冯母必定梳妆打扮,有时还穿上旗袍,等候儿子。儿子自然领会母亲的心意——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最佳的面貌和儿子相处,让儿子觉得她很精神,很健康,让他放心。

母亲一步步迈向一百岁,冯先生把她当女儿一样呵护。.jpg

图说:母亲一步步迈向一百岁,冯先生把她当女儿一样呵护 冯骥才工作室图

  冯骥才动情地说,现在母亲是我的女儿!母亲老了,我把他当女儿一样爱惜她,搁在手心里,保护她……

  记者问他:“19日那天是周二,您陪伴母亲的日子,您一整天在会场,研讨会晚上7时多才结束,没能去看老人家,妈妈怎么说?”冯骥才拿起手机,快速滑动屏幕,满脸笑着说:你看,她一早给我发来微信——今天风和日丽……我心系大会。这是一封简短的贺信,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信任、自豪和开心之情从屏幕里扑面而来。

  提到母亲,冯骥才的表情是柔和的,暖意十足的,他又从手机里找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我母亲前几天刚出院,这是和医生的合影。”照片里,老人微笑端坐,银丝柔顺,戴一条水粉色长丝巾,眼神清透,清雅温婉。冯骥才说,“母亲马上100岁了。我要和家里人商量给母亲过生日。”看着妈妈的照片,聊着和妈妈相处的时光,冯骥才时而像个大家长,时而又像个小孩子。

  赤子冯骥才

  一湾池水锦鲤悠游,一座明代木结构门楣,木质斗拱飞檐,徐志摩塑像静立树间,几何形状的架构空透处的天空蓝得纯粹。这里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现代主义风格掩映下的一个微型村落,这里承载着冯骥才的人文理想。一墙之隔,走进院子,人就会霎时安静下来,随着它的创建人一起,慢下来,思考,审视。

冯骥才研究院一景 新民晚报记者 郭影 摄.jpg

图说:冯骥才研究院一景 新民晚报记者 郭影 摄

  冯骥才是著名作家,同时也是颇有造诣的画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冯骥才在全国举办个人巡回画展,画展间隙他总爱四处逛逛、探访当地有名的民间艺术。一次民间采风中,他发现,传统历史文化遗存亟待保护。从那时起,他冲到田野里去,到民间去,开始另一个事业。

  冯骥才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为各项文保事项闪转腾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缺乏专家,他便身体力行,“把书桌搬到田野上”,带领专家组奔波在田间地头。筹措资金出现困难,他一着急就卖画。1991年12月,在周庄发现柳亚子南社的活动场所——迷楼面临拆除,他立刻卖画促使其得以保存。这些年,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记不清卖了多少幅画。研究院刚创建时,冯骥才邀请莫言和余华前来,说话间有人找他谈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他放下电话,撇下两位老朋友,坐车去了北京。

  冯骥才说,2013年在法国演讲时说要保护中国的古村落,法国人不相信他已70岁出头。他说:“我也经常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年龄的人永远是年轻的。这里有两方面使然。一是,我永远与现实,与生活,与生活的前沿,与生活的问题纠结在一起,我一直在生活的漩涡里,不会觉得自己老了。二是,我在大学里,与年轻人在一起,培养研究生、博士,充满活力。”

  充满激情的冯骥才说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和唯美主义者,他的理想是文明,“我所有的写作、所做的文化遗产保护都是为了更加文明。”

微信图片_20170929152322.jpg

图说:冯骥才先生 网络图

  汉子冯骥才

  冯骥才的朋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冯”。在大家的眼中心里,所谓“大”,不仅因为他身材高大,也因为“他的生命和事业确实是大的,是辽阔的”,他的格局和气度是大的,他有真正的家国情怀。

  冯骥才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的《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等小说被认为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他的《三寸金莲》《炮打双灯》《神鞭》等,从地域传统和民间经验中别开生面,创造了传奇性、具有丰厚文化意涵的艺术世界。

  冯骥才是一位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守护者。他意识到不管经济变化来得多么快,多么令人欣喜,有些事物必须珍重地传承下去,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凝结着前人的灵感和心意的雕塑,那些世代相传的故事和歌谣,这一切都是美好的,是我们得自前人也必须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现在,中国已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而冯骥才正是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最初倡议者。

  冯骥才说:最有力量的是我们的脊梁,知识分子是脊梁里最有力的那块骨头。我今年75岁了,不知不觉进入人生的下一个季节,如何演奏好这一乐章,必须要总结自己,要活得明白。我自己还有理想,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我是跨界的,大家说我赶着四驾马车: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这些年,我拉的每一驾马车都没有放手,我也不会停止。(新民晚报记者 郭影)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您还能输入300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

阅读上海100胜 87丨大宁馨城 绿色宜居地 星梦成真处 2017-09-28 12:42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汽车遥控钥匙作为连接车主与爱车之间的重要工具,无论实用性还是设计...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地铁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