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年深外境犹吾境,察哈尔,戍边者的乡愁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吴南瑶     2017-12-27 16:04 | |

置身大片草原,哪怕是荒原,也是快乐的,何况和着一堆志同道合的文友。

明朝的蒙古分为瓦刺与两部,清代时分裂为漠北、漠南和漠西三部。漠北指今蒙古国,漠南是内蒙古,漠西则指新疆。只是明清时的漠西蒙古准噶部叛乱,被乾隆平定后,新的漠西蒙古早已发生巨变。

骁勇善战的察哈尔曾是成吉思汗的护卫军。到了1762年4月,一千名察哈尔八旗官兵成了头拨西迁入疆戍边者,他们自内蒙古扎噶苏坦淖尔出发,历时一年才到赛里木湖畔。等第一批将士到了赛里木湖,新的千名将士在一个月后又从内蒙古开拔,历时一年,抵达赛里木湖畔。察哈尔官兵驻守湖东岸时设立鄂勒著依图博木军台,即三台,使得赛里木湖又名“三台海子”。

去年在贵州安顺,我接触过屯堡文化。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戍边将士,随迁家属,谋生商人,从富饶的江南远赴西南边陲,谱写了一出出壮丽的戍边史。我曾在《茉莉花》的小调里望见六百多年前的大明将士及其亲人,也望见了他们的乡愁。后人回不到故乡,顽固地保留故乡的习俗,家家户户保存着族谱,女人们至今着大明汉服,盘着大明的发髻,只为不忘故土,不忘根脉吧。

新疆的戍边史更为波澜壮阔。从古至今,数不清的将士远离故土,在广袤无垠的大漠边关保家卫国。更多的内地人却早把新疆当故乡,兵团二代、三代已融入新疆的角角落落。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西迁察哈尔蒙古今时多定居在小营盘镇的明格陶勒哈村,村子保存了诸多内蒙古习俗,跟南迁的大明后代一样,皆因挥之不去的乡愁。村子除了西迁蒙古后裔,还有不少哈萨克族后裔。不远处的阿拉套山北坡是哈萨克斯坦,国境线在博州境内达数百公里。这些蒙古人与哈萨克人,多少年来,始终与戍守的边防兵一道,靠着勤劳智慧,靠着心中的信念,无怨无悔地守卫着西北边陲。

乌达木牧家乐里有一座气派干净的蒙古包。残阳如血时,年轻的哈萨克妇女抱着婴孩出现在蒙古包前,成都的杨献平看到格外开心,一把搂过孩子,孩子竟不认生,还冲着他猛乐,他当夜写了一首《在哈日图热格抱一位哈萨克婴儿》,其中几句格外柔软深情:“我抱她的手臂柔软/如云朵,她在我怀里/我咧嘴笑,一如抱着自己的儿子/那是多么好的当年!”

蒙古包左侧的平房里传来嘹亮的歌声,透过纱窗,几位壮年正举杯畅饮,其中一位在高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听得入神,被正巧出来的维族汉子热情相邀,他说自己是州歌舞团的,在此驻村。包头的李亚强经不住劝,真进屋喝酒去了。我则哼着歌回到蒙古包。

蒙古包里歌声悠扬,佩红姐正带着大伙随歌起舞。我想起儿子艺考的那支蒙古舞《摇篮曲》,分外想在蒙古包听一听。当贺西格的马头琴《摇篮曲》回荡在蒙古包,陶醉在舞姿里的人们,也暂且忘记来处了吧?晚饭前,一部分同伴去村里散步,公路两旁是齐整整的蒙古包或民居。有几个同伴已经走得很远,我们追不上,干脆折进村道的沟渠边。原野无涯,隐见青山,不知道他们可否想起各自遥远的家乡。再随意走进一家民居,正逢一位哈萨克老妇出门,大家围住她合影,她也不恼。

院子里,一辆小汽车,几株结满果的杏树,铁丝网上晾着的衣裳,配上西空的火烧云,不禁令我想起额尔古纳河旁叫临江的村子。都是边境线上的村落,都是血色黄昏,都是刻在心头擦也擦不去的痕迹呀。阿拉套山下的察哈尔人家,宫殿般的蒙古包,盘腿坐在地毯上吃奶酪和奶茶的我们,举杯痛饮的同伴,“群魔乱舞”的人们……都定格在明格陶勒哈村静谧的夜晚。(申瑞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