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往事二三忆饶公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丁和     作者:丁和     编辑:郭影     2018-02-07 17:21 | |

2007年春,我接到冯其庸先生打来的电话,说把我新出的《流沙梦痕》一书寄送给了香港的饶宗颐先生。饶先生在翻阅书中遗址图片的时候获得启发,发现斯坦因书著中的某段论述有所偏颇,并据此做了文章。饶公激动不已,问冯先生能否见到作者本人。于是在4月的一天,我第一次来到香港拜会饶宗颐先生,同行的还有上博摄影出版部主任、好友王运天先生。

饶宗颐先生 丁和摄

我后来才知道,饶公为专心治学不受干扰,平时深居简出,不太接受外来访客。但他有个习惯,每周日下午必定要到离家不远的英皇骏景酒店餐厅用下午茶,也借此时机会见朋友。

初见饶公,正是在英皇骏景酒店二楼的骏景轩。我们的飞机误点,比约定时间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匆匆赶到酒店的时候,老先生已经坐在那儿了。我不禁有些不知所措。只见他起身迎接,笑容亲切,伸出手说:“你就是丁和啊,终于见面了。”先生是万流景仰的一代宗匠,却没有丝毫的孤傲之气,对我的摄影作品大加赞赏。先生是敦煌学、考古学、佛学以及梵文的专家,与我的拍摄题材还是很有交集的。他耐心询问我西域拍摄创作的见闻和文物保护的现况,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对西域历史文化的关切。我展开扩印出来的《尼雅故城》和《印度那烂陀佛教寺院》两幅作品,饶公喜出望外,回想起许多年前奔走在祖国大西部以及印度做学治研的经历,涌出许多的思绪及感慨。他对我说:“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很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读华夏文化这部大书。你拍遗址,记录下来,就是非常好的素材的积累,这些都是很可贵的资料啊。有一天艺术和学问互相补充,融合,这个就是互益,是更高的境界。”

老先生无意间的话语,对我犹如醍醐灌顶,艺术与学问互益,深深的烙刻在我心里。兴奋之余,我提出要给先生拍照,地点可以是先生在香港大学的学术馆。饶公当即应允。我于当天下午,兴匆匆去到学术馆熟悉环境,不料却不甚满意。我希望借由自然光线表现饶公身上那股浑然天成的清新之气,一种看似儒雅翩翩却又揽月入怀的气度。

饶宗颐先生与本文作者

沟通之下,第二天,我来到饶公家中。老先生已是一身正装,他笑着说:“我还准备了一套中装,可以拍两套不一样的服装……”

2007年年末,我去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流失海外的西域佛教石窟壁画,并计划去新疆各地石窟做壁画拍摄,结合现存和流失的壁画,出版一本由高精度、高色彩还原度的图片为主,可靠的学术解读为辅的西域壁画书籍。我带着其中一些图片再次见到饶公。饶公惊诧于我对西域文化的执著,当看到从德国拍回的壁画图片时,他跷起拇指说:“丁和,这是很好的事情啊。我曾经为了研究敦煌的经卷,去法国。我们国家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太多啦。你这是功德。一定要出版出来,让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壁画做艺术、做学问都可以拿来研究。”此后的每一次见面,饶公几乎都会问到我关于这本书的进度。为了激励我,他还亲笔题书“德藏新疆壁画”六个大字。我想,没有饶公,恐怕不会有2016年出版的《德藏新疆壁画》和《丝路精魂》。

上一次探望饶公,是在去年12月,距今天还不到两个月。101岁的饶公于6日凌晨在睡梦中安然离世。饶公在最后的岁月里,由小女儿饶清芬女士经年贴身照料,她告诉我,老先生从来不吃补品、中药,一日三餐且都是最最简单的食物。

在骏景轩的圆桌旁,先生静静坐在那儿,安详如菩萨。想起先生的一幅墨宝,题的是“百福自集”四个字,不觉为先生感到圆满。那一天,是英皇骏景酒店搬迁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丁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