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华东师大新发现:在浙江找到两种新寰螽 第一作者是大一女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韦嘉维     2018-03-12 15:36 | |

微信图片_20180312150854.jpg

图说:刘晓彤、何祝清与寰螽标本  来源/华东师大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王蔚)自然界的寰螽,你找得到吗?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研究组今日发表浙江省两种新种寰螽的研究成果,不但描述了新种的外形特征,还同时记录了叫声。第一作者是理科菁英班大一学生刘晓彤,通讯作者是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何祝清。

  寰螽是属于直翅目昆虫的一类,具有发达的后足,善于跳跃。直翅目昆虫中最臭名昭著的可能是蝗虫,遮天蔽日的蝗虫啃食任何绿色植物,途经之处寸草不生。然而,蝗虫的亲戚们却能够发出悦耳的叫声,被称为鸣虫,这些鸣虫包括蝈蝈、蟋蟀、油葫芦等。寰螽是渐变态昆虫(不同于毛毛虫化蝶的完全变态),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它们就与父母十分相似,一直为土黄色。虽然不起眼,但却能起到很好的隐蔽作用,与落叶、泥土混为一色,这使得发现这种昆虫很有难度。当它们长大成虫,寰螽雄虫具有一对能够发出声音的翅膀,通过发出鸣声,吸引雌虫前来交配。雌虫不会发声,她们在远处静静聆听并挑选“如意郎君”。

间歇.jpg

图说:间歇寰螽

  由于不同种类的寰螽,所发出的鸣声各不相同,而雌虫也只会被同种的叫声吸引,不会出现不同种类杂交的现象。因此,鸣声可以作为分类的参考标准之一。何祝清老师在浙江野外采集昆虫时发现,这些看似形态相同的寰螽,在不同的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叫声。何祝清将活体的寰螽带回实验室饲养,以验证到底是同一种的不同“地方口音”,还是不同的物种。课题组刘晓彤同学则将不同种类的寰螽放置于一个打孔的塑料盒中,通过录音笔记录他们的鸣叫声。通过对于浙江省不同地区寰螽鸣声的记录与分析,他们发现,寰螽鸣声具有较强的规律,不同的种类之间的鸣声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有两种独特鸣声的寰螽引起了刘晓彤的注意。于是她判断,这可能是未知的新种。反之,如果是不同物种的话,鸣声当然也不同,并且有着一定的遗传差异。经过测试,分子测序的结果表明,这类寰螽虽然有着相似外形,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多个不同物种,两个新物种的独立性也得到了分子结果的支持。这个种也与上述两种外形接近,但是鸣叫声不持续,而是叫一会儿,休息一会儿,所以课题组给它赋予了“间歇”这个名字。

  目前,这一新物种的模式标本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生物博物馆目前收藏有昆虫标本3万多份,其中包括昆虫研究组发表的新种20余种的模式标本,承担国家级标本数字化等多项课题,已成为重要的昆虫分类学研究中心之一。

  << 人物简介

  刘晓彤 2016年考入物理系菁英班,由于对生物学的热爱,转入生物系,重新开始大一阶段的学习,并成功通过面试,成为大一菁英班的一员。她申请了昆虫方向的大学生创新课题,加入昆虫研究组与何老师共同研究鸣虫分类。

  何祝清 2010年硕士毕业于华东师大生物系,2014年获得日本神户大学博士学位,并回到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主要担任普通昆虫学、动物学的教学工作,兼任生物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9篇,发表昆虫新种20余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