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力学家、教育家何友声院士逝世 他说“只要国家有需要他就上”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王钰     编辑:任天宝     2018-01-18 20:00 | |

1516274204(1).png

图说:何友声院士 上海交大供图(下同)

  他一心怀着为祖国造船的梦想,一生奋斗,曾率先倡导研究螺旋桨激振力,及时追逐国际潮流,使中国设计的船舶减振性能一跃与国外媲美;他敢于迎接挑战、突破难关,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作出卓越的科学技术贡献;他热爱讲堂、珍爱学生,一生都与学生在一起。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我国船舶原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速水动力学和出入水研究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共上海市委原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何友声同志于2018年1月17日0时6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7岁。这两天,他的学生、亲友纷纷悼念这位敬爱的师长,在互联网的追思页面上,已有近4万人为他点亮烛光。

1516274256(1).png

图说:何老工作照

  爱上海洋,立志造船

  何友声生在宁波,4岁到上海,常在海上来回两城,很小就对海洋产生了感情和兴趣。13岁那年,他考入上海四所市立中学之一的晋元中学,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因为成绩优异,六年的中学他用了五年半就读完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7月他就参加了各个大学的招生考试,北大、同济、圣约翰等学校的考试都顺利通过。出于对大海的喜爱,他选择了当时唯一有造船专业的同济大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手设计一艘大船。

  大学期间,何友声的成绩在年级里一直名列前茅,他先后在《中国造船》杂志发表《关于梯形法》和《辛氏法的端点修正》两文,开始在业内崭露头角,尤其是后者的修正法简单明了、易学精确,被当作国内船舶设计手册采用。1957年,他被选送到由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等筹办的第一届清华“力学研究班”,主修流体力学,并兼任辅导老师和党总支书记。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然非常勤奋,发表了很多有学术影响力的文章。

1516274271(1).png

1516274332(1).png

图说:何老在近代力学方面贡献良多

  “国家有需要,就要上”

  何友声的一生一直顺应国家、时代的需求感召,从船舶到火箭,他说只要国家有需要,他就上!只要国家科技发展需要,他就一门心思投入、刻苦钻研。上海市科委曾组织全市力量从事探空火箭的研制探索工作,他被任命为总负责人,率领上百名技术人员建起小型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和管路试验装置,随后又协助筹建上海机电设计院(即探空火箭设计研究院前身)以及在上海交大创建工程力学系,并在全市举办力学短训班,参与执教。1958年11月还在上海宝山高炮阵地发射成功了一枚200cm直径的固体燃料小火箭,居全国之先。从事火箭行业的三年期间他先后在各种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了论文10余篇,在力学界初露锋芒。

  60年代,随着全国学科布局变化,何友声又一次回归到了水动力学科的老本行。他为我国开辟了水翼理论的研究领域,以此为基础所开发的水翼性能理论计算方法在中国水翼艇的设计中沿用至今;他开拓研究空泡流、出入水、空化机理等水动力问题,与合作者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带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

1516274369(1).png

图说:何老一生与学生在一起

  一生与学生在一起

  1955年何友声来到交大工作,次年就在第一批被提升为讲师,并开始主讲《船舶概论》、《船舶推进》等课,同时兼任《船舶振动》、《流体力学》等课的辅导,教学任务非常重。何老说,他的观点就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我这一生都在学生食堂吃饭”。

  1980年,他率先在交大开展“近代文献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每周一次,雷打不动。他带的学生论文选题,参考资料的收集,试验装置调试、测量,上机计算,撰写论文等各个环节都一一过问,包括到试验现场检查;每位研究生的论文,最后都经他逐字逐句地修改定稿。

  悼念何友声院士的交大教师,有许多曾是他的学生、同事,如今已经是现在学科的中流砥柱,而悼念他的学生,最年轻的还正在读书。这是因为,这位师者的一生都与学生们在一起!去年,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学生赵国成领衔的海底集矿装备项目斩获了第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86岁的何友声院士多次和他交流讨论技术问题,用心指导项目。这些年,组课、文献讨论会他常常参加,也经常登上讲台给年轻的学生讲公式,聊情怀。

  赵国成说:“一个周末的早晨,何老师打过来电话,问了我很多关于项目的细节,电话里一聊就是一个钟头,我被何老师的认真严谨深深震撼。何老师曾说,心里要装着国家的需要,为祖国奋斗的岁月最有价值。何老师还说要来看我们后续的试验,我们以何老师为榜样,献身科研报效祖国,这是一场不会停留的接力赛。”

1516274389(1).png

  何友声是为船舶事业奉献终身的科学家,是坚持与学生同路的教育者,也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践行者。他始终乐观开朗,坚定自若,正气凛然。“正身律物,轻利重德,学贵致用,以勤补拙”,这是他用一生履行的誓言。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王钰

  何友声(1931.7.28-2018.1.17),男,浙江宁波人,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中国流体力学知名学者、高速水动力学研究先驱。

  1952年上海同济大学造船系毕业,1957年至1958年清华大学首届力学研究班学员兼辅导教师。历任大连工学院助教、上海交大造船系助教、讲师、工程力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至199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第五届市委委员。199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1989年至2003年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被遴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船舶原理、高速水动力学、飞行力学和出入水理论研究,是水翼及其兴波的水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上世纪70年代他率先倡导研究螺旋桨激振力,及时追逐了国际潮流,使中国设计的船舶减振性能一跃足与国外媲美。他在空泡流、空泡脉动特性、物体出入水过程的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国防建设。近年来,为适应长江口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航道建设需要,建立了河口水动力学的研究基地,积极推动为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多年来,在国内外一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由于他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曾先后10余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16年获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首届终身成就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