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复旦大学成立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 重构民族类群的演化历史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张庆龄     2018-01-20 12:38 | |

  VCG41680791471.jpg

来源/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炯强)1月20日,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正式成立。

  早在1921年,复旦大学就开始讲授人类学课程,是中国最早开设人类学教研的高校;在时年复旦大学的年鉴中,就明确提出了成立人类学系的设想,而这一等就等了96年。

  受著名生命科学家谈家桢先生“复兴复旦人类学”的嘱托,1997年,金力教授从美国回到复旦,建立人类群体及多基因病遗传学实验室,在复旦开始了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二十年间,复旦人类学在“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的传统下,在国际合作的推动下,借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热潮,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尤其是在把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和工具应用于人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证明东亚人群非洲起源、汉族形成于人口扩张、东亚现代人由南到北的史前迁徙、汉藏同源、新疆人群东西方混合、出生缺陷的若干遗传机理等,在国际上赢得了斐然声誉。

  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人类学学科聚集了全校文理医科的优势研究力量,在学科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上走在国际前沿,成为引领国际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方向的领军团队,尤其在亚太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已成为世界级研究中心。成立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的条件逐渐成熟。复旦人类学学科始终不忘初心,终于在2018年成功建系。

  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系主任王久存介绍,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的建制来自复旦大学原生物系的人类学组。该系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置的第7个系,是东亚地区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的中心,并将利用最新的人类遗传学研究手段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把生物人类学的人类基因组、表型组、代谢组等多组学研究与文化人类学的语言、考古、社会文化、历史文献等研究进一步整合,全面探索中华民族的起源与演化的历史和现状,全面解析东亚遗传结构和人群谱系结构,重构民族类群的演化历史,揭示人群差异,挖掘遗传资源,为重要体质、生理、病理表型的遗传分析提供精准研究对象,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