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邻声 > 正文

正能量| 80岁的他 将这门手艺坚持了10多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编辑:蔡骏     2018-05-18 16:18 | |

  在莘庄,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日复一日地在蛋壳上作画,画《大闹天宫》、画《封神演义》、画《三国演义》……更画遍了京剧脸谱。十多年时间,3000多枚蛋壳在他手中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脸谱画。他就是家住莘庄水清苑的手工达人——费永泉。他说:“我想能借此弘扬我们传统戏曲文化,只要身体还行,我就会一直画下去。”2008年,他的京剧脸谱作品曾被央视戏曲频道展示;2016年,他更入选成为上海市市民文化节百名手工达人之一。

费永泉展示的蛋壳画作品之一 (1).jpg

图说:费永泉展示的蛋壳画作品之一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走入费永泉的家,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挂着的各种传统艺术作品:剪纸、香囊,当然还有费永泉自己的作品——蛋壳画。他把这些 “宝贝”小心翼翼地藏于纸盒中,一摞又一摞地堆积在橱柜上。费永泉的这项爱好最初源于他对京剧的热爱。

  1939年生于浙江的费永泉从小喜欢跟着父亲一起看戏,京剧是他的最爱。可惜因他咬字发音不准,唱戏的念头日渐消散,然而他对京剧的热爱却从未消除。“退休后,时间变得特别充裕,我就总想着能不能用什么方式将我最喜爱的京剧呈现出来。” 费永泉一边看着他的“宝贝”一边笑盈盈地说道。

  说起费永泉迷上蛋壳画也就在灵光乍现之时。2005年的某一日,费永泉吃着鸡蛋,看着手中完整的鸡蛋壳,他突然灵光一闪:“这鸡蛋壳不正像是人的面部轮廓?”于是,从那日起,从未有任何绘画经验的费永泉开始琢磨起在鸡蛋壳上作画一事。然而鸡蛋壳易碎,加上表面光滑,要在鸡蛋壳上作画并非如费永泉最初想象的那般容易。

  彼时,他不得要领,画坏了一枚又一枚鸡蛋壳,家里只得顿顿吃鸡蛋——荷包蛋、鸡蛋番茄汤、炒鸡蛋……每天的“鸡蛋盛宴”吃得老伴直呼受不了。

费永泉正在制作蛋壳画 (1).jpg

图说:费永泉正在制作蛋壳画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回忆起最初作画的时光,费永泉表现得轻描淡写,“就自己多研究研究,向专业人士讨教些经验,再买点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后来,费永泉硬是靠自学学会了这门“手艺”,他开始成功地画出了一件件蛋壳艺术品。

  费永泉这一画就是十几年。通常,费永泉的蛋壳画总是以成套的形式出现,少则4枚,多则几十枚。每一套蛋壳画在费永泉的心里就是一出戏,对他来说,这些蛋壳“宝贝”不仅是一件件珍品,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日子久了,费永泉画的蛋壳出了名,一些慕名而来的人想向他买,费永泉却始终坚持不做买卖,只愿送给有心人。“画蛋壳画对于我这样一位老人而言,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传播交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我们家也不缺钱,只要对方真心喜欢、欣赏我的作品,我很乐意送给他们做纪念。”

  2012年起,费永泉不仅自己作画,还在社区文化中心开设了“蛋壳画”课程——由他开办的“莘庄蛋壳画”与“颛桥剪纸”“龙柏香囊”等民间艺术被同时列入了上海市闵行区五年级学生体验型课程的内容,费永泉亦成了一名专门教授五年级学生在蛋壳上画京剧脸谱的志愿者老师。

  时至今日,近80岁的费永泉因为他年事已高,不便再来回奔波,已经不再授课了。费老虽老矣,但在他的身上却真正体现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然而,费永泉的手艺却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他说,“收徒弟太难了,年轻人即便对蛋壳画有兴趣,但他们对传统戏曲没有太多概念,更何况是脸谱画,这是他们很难坚持下去的原因。”

  社区全媒体  叶晓雯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