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晨读|乡里乡亲,情在,心连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诸春初     编辑:郭影     2018-01-03 07:05 | |

      节前,到老家去了一次。堂兄讲到,村庄要动迁了,原因是要修高铁,正巧穿过村庄。听到这消息,我心里不免一阵惆怅……国家建设理应支持,然而那一份乡愁实在是难以割舍。

      虽然离开故乡几十年了,但是对于童年时光的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我的出生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纵横的稻田,清清的河流,平房、竹林、小桥、打谷场……组成的自然村,共有38户人家,老人们说,这个村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民风淳朴,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还是在我牙牙学语之时,母亲就开始教我学习叫人,遇到父母的上一辈要叫阿公、阿婆;与父母同辈,比父母年纪大的叫伯伯、伯母,年龄小的叫爷叔、婶妈;与自己年纪相仿,大的叫阿哥阿姐,小的则是阿弟阿妹。小时候,跑进跑出,随处都可听到亲切的招呼声,大家都会主动问候,俨然像一个大家庭,至今难忘那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曾记得家父带我在城里生活,母亲和阿妹在乡下居住。由于祖上传下的北厢房年久失修,实在没办法住,村上志方公公主动腾出两间房屋给我母亲和妹妹居住。不收租金,一住就是三年,直到父亲在城里租到房子才搬了出来,老母亲至今还常常讲起往事,说困难时受到乡亲们照顾,不能忘记的。还说了许多在日常劳动、生活中乡亲们给予帮助的故事……

      父亲是第一个从村里到县城工作的农民,也许是祖祖辈辈农民家庭,对乡亲们总是怀有特殊的感情。看病、办事,乡亲们很愿意找父亲,因为那时乡亲们在城里没有熟人。其实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对于乡亲们的难处,他总是有求必应,陪着去看病,领着去办事,父亲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热心人”,熟悉的如此,邻村不熟悉的也找上门来,父亲总是热情不减。那个时代,交通十分不便,乡亲们进城装肥料,采购物资都要摇船,要在城里住宿一晚,家中就成了“临时旅馆”,父亲总是留饭留宿,乡亲们也不拘束,自己带来的铺盖往地上一铺,简简单单,安然入睡。这种景象三天两头发生,乡下来客很多,隔壁邻居常常羡慕地说,“老诸家的亲戚真多!”

      乡里乡亲,难免碰到一些矛盾的事,但在我的家乡,大家都会礼让三分,及时了结。甚至遇到十分难堪的囧事,也会顺利化解。五年前,我的伯母因病去世,按照风俗,去世后三天内要火化,偏偏这天逢隔壁五弟家嫁女之大喜,良辰吉日早已定下,一红一白都在当天,已没法更改,如此尴尬之事如何是好?双方协商好后,竟然平稳处置。这天,先办喜事,新娘子比往常早一个时辰出嫁,出门之时,办丧事的伯父家暂停哭声、唢呐声,待新婚嫁队伍远离后,才开始出殡仪式。傍晚,两家客人都在场地上聚餐,那边办喜事的都很自觉,不大声喧哗,也不张扬,这边办丧事的也很安静。一红一白,两件大事在同一场合、同一时间就这样稳稳当当地办妥了。有人称赞说,这是乡亲们的智慧,我却认为这是乡亲们的情分。

      数年前,因为修筑高速公路,将村庄一分为二,住在南头的13户人家早已动迁,安置在镇上的农民新村。虽然离开故土,但一遇大事,乡亲们自然会聚集在一起。如今,剩下的25户人家也将别离,他们还会这样吗?我想会的,虽然村庄不复存在,但乡里乡亲的情还在,心自然会连在一起。诸春初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