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非遗在身边·戏曲篇|崇明岛上有山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君兰     编辑:钱卫     2018-05-04 16:22 | |

  崇明不仅有甘甜的老白酒、绵糯的崇明糕、肥美的崇明蟹,还有源远流长的崇明山歌。

图说:崇明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在演唱

  说起崇明,想起的多半是崇明味:老白酒的甘甜、崇明糕的绵糯、崇明蟹的肥美……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个有着一千三百多年漫长历史的岛上,还有着源远流长的崇明音——崇明山歌。它已被列为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可是饱含民间智慧的岛上宝藏。

  山歌,是民歌体裁之一,多半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是人们在行路、放牧、砍柴等劳作时哼唱解闷的歌。“岛”上怎会有“山歌”呢?原来,崇明岛处于江海之交,四面环海,与大陆交通不便,加上长江水缓急多变、沙洲涨坍无常,岛上居民只能依靠围垦种植、捕鱼煮盐为生,生活颇为艰难。岛上居民要倾诉、宣泄劳作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便孕育出了口头即兴创作、生动展现岛上生活的崇明山歌。

  保留着浓厚古老吴语的崇明山歌,是发自肺腑的中国好山歌。其情真切,都是岛上居民出于实际需要创作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其景深广,用丰富的内容记录着岛上生活的不同面貌:从棉花、纺纱等歌谣,听得出崇明家纺业的曾经兴旺;从捕鱼行船歌谣里,听得出靠海为生的不易与乐观;从稻作荡滩歌谣里,听得出崇明岛由小到大逐步积涨的镜头画面。其调多变,崇明山歌的曲调有“四句头山歌”、“对花调”、“倚栏杆调”、“采茶调”、“东沙调”、“牌名调”、“喊牛调”、“白鱼号子”、“香袋调”等三十多种。

  千百年来,由崇明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崇明山歌,不仅是崇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间文艺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李君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