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七夕会美食 | 舌尖上的“老油条”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周芳     编辑:史佳林     2018-05-26 16:57 | |

舌尖上的味蕾是有记忆的,就像人与人的初相遇,有一见倾心,有平淡如水,更有转身天涯。自从吃上油条,我的喜欢就没有改变过。

小时候,单位大院的门前对着一条商业街,逢双开集。开集那天,天微亮,街市上已喧闹不已,吆喝声,鸡鸭声惹得平素贪睡的孩子早早地起来,对我而言,最诱人的还是街上早点铺。隔着穿梭的人群,我能从人缝里看到炸油条的老头娴熟的动作。尺把长的白面条入锅,一双特制的超长筷子在油里翻动着。老头一边炸着油条,一边和身边的熟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那个时候不懂得向往的具体含义,但非常确定的是,自己希望长大后就做那个执筷之人。

我最希望家里来亲戚,亲戚来了,母亲就会几根油条,几个狮子头地交待着,通常还没听完,我就已兴奋地头也不回地跑出门。回得家来,亲戚还在客套之时,我会抓起一根油条就闪到一边偷偷地吃。油条外面酥脆,里面暄软,往往在母亲的白眼中,我缩回了想再次伸出的手。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提及,油条在北平叫“油炸鬼”,通“油炸烩”。原是大家痛恨秦桧,取此名以泄愤的。如此推及,油条在南宋已有之,是典型的传统食品了。

到乌鲁木齐时,同学带我们吃新疆的大盘鸡。小桌面大的一只盘子里烧鸡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分量足的鸡块外,还有土豆,袖珍的花卷,皮带面,尤其是里面的馕饼块非常好吃,鲜香不说,软硬适中,我频频举箸。回来后,心心念念着那一餐,可哪来的饼?好吃从来难不倒我,于是我自创了排骨油条,并成了家里来客时的必点菜。现在,每当家里来客人,我并不着急买排骨,而是发愁油条不是时时有。

排骨油条的做法很简单,先将排骨红烧熟,汤汁未干时,将撕成小段的油条下锅翻炒,略焖一会,待汤汁略干了,就可以成品装盘。做此菜最关键的是要放足够的汤,还有放油条时的火候,早了容易软烂,油条稀成一坨坨。迟了韧劲太大,嚼起来颇费力气。恰好的油条是吸足汤汁,在口中,它的外表已不再焦脆,里层更是柔韧弹牙,油条的香味加上排骨汤汁的鲜味,在口中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凭我主妇多年的经验,在所有的食材中,但凡有了第二次炮制的,至少在口感上是再一次的升华,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了。

父母年龄大了,基本对肉食无欲望。于是,夏季丝瓜条上市时,我就烧素给他们吃,烧素里有丝瓜条、豆腐皮和黑木耳,加入油盐,淋些开水,使锅中之物变软、入味,然后留些许汤汁,放入油条段,略炒后,薄芡收汁,一盘鲜香清爽之菜就大功告成了,每次,父母都吃得眉开眼笑。

身边有一人,工作消极,吊儿郎当,还时不时地油腔滑调打击别人,背后人称“老油条”。每提及,我心里都好一番别扭,实在是可惜了我口中的挚爱之物。(周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