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 | 我与上海书展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汪耀华     编辑:吴南瑶     2018-06-09 11:44 | |

1981年,上海有了书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练,2004年开始的上海书展,今年是第十五年,已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读书节日、上海人享受公共服务的固定节目。

每年,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场地和不变的盛情相邀下,数十万人分享着书香的魅力。近年,更是有近百万人共享着“书香满城”的红利。

每年,书展结束当天晚上的撤馆,我都是以“布展主管”的身份显示吆喝的职能:从序馆到中央大厅的背景墙再到理想书房、广场会标等处来回巡走,督促、关照安全事项,直至第二天凌晨二三点回家……

我是“局”外人。很多熟悉的人都知道,每年上海书展期间,我会很忙。前后一个多月,我常常在绍兴路上行走,在局机关食堂吃中饭,晚上加班吃生煎、盒饭。每届书展,从筹办到结束,我在书展办公室这个团队中承担着一部分工作,我自己也一直有一个团队,在我从绍兴路接受指令后回到《上海新书报》《中外书摘》、上海联合书业会展公司等机构实施。

为什么要办书展,因为这是一个城市在图书供需矛盾积累到难以协调之后引发的一种解渴疗法。政府或是业界中的强者联手希望在一个明显超大的场地上调集各地的图书在一个阶段性的时段中进行销售,以解燃眉之急、缓和供需矛盾,使供需双方获得一个双赢的空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也使上海书展由此成为市民年度不能缺失的文化嘉年华。

随着超级书店、新的阅读空间涌现,购书环境舒适、图书品种丰富、休闲空间迭出,买书是日益便捷,读书人群却日趋减少。

书展,把各种不同的书聚集在起,给人一种热度、一种气场,也聚集了人气。如果只是一个卖场,也许就是一个堆场,甚至淘旧货、寻宝贝的人也不大会光顾。书展,把一大片新天地留给了书香文化展览、展示空间,通过传统印刷、现代装帧乃至主题特展,使人们得以停下脚步回味过去、领略未来,进而触景生情、体悟人生的经历。

书展,可以与心仪日久的名家相会,聆听大师的教诲,可以握手致敬、签名留念乃至彼此交流。名人汇聚的书展,可以引诱、激发各个年龄层不同时段的崇拜、回忆、梦想。书展还是一个保姆支撑的托儿所。你走累了,有休息的坐椅,渴了有饮品销售点、饿了有简餐、快餐供应,还有寄放处、医疗点、阅读区、视听室,甚至还有快递帮你把书带回家……你没有进入书展、在外游荡时也会因着各种媒介而知晓书展的行情,如果家人、同事、同学去了,你没去,也许会有些难堪,可能会招致有知识没文化的注释;于是,也裹挟着一些忙人的参与。你进去了,在这个空间里,只要放平心气、静眼观望,收获大小全由个人造化。于是,书展年年办、年年有期待。

书展,是一个磁性强势的吸铁石。如果举办时间增加、地方扩大、限制人流会怎样?其实,有人群而不是人流是一种气氛、场地大也许会把内容稀释,时间长也许会使人把时间忘记……总之,在约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地、恰当的人群加上丰富的展销,会滋养、丰富读书群体,这是一种积累、一种渐进。

未来,通过政府的引导、业者的齐力推进,上海以实体书店为主体的阅读空间将在布局、设施、功能乃至服务上会更加优化。同时,上海书展仍将一年一度与市民相约而行。因为书展,美好的记忆会留给美好的人生。(汪耀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