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侨梁 > 正文

生活在上海 | 叶荫宇:“最强大脑”为中国企业寻求“最优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梅璎迪     2018-04-09 15:46 | |

图说:叶荫宇

在美国,运筹学的学科发展已有很深的积淀,在应用层面也成为许多一流企业实现智能、精准管理的改革工具。而在大洋的这一岸,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企业正经历创新、改革,如何获得振兴能动力成为企业四处求问的焦点。尽管运筹学在国内还未全面兴起,但几年前已有中国企业家发现了这把“金钥匙”,于是他们以最原始的方式搜寻,找到了运筹学权威、冯·诺依曼奖唯一华人得主、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叶荫宇。

叶教授感受到中国企业的迫切需求,也很希望实验室里的技术、模型能够帮助中国企业优化资源、科学决策。于是,在他的感召下,从他已经回国在上海财经大学任教的学生葛冬冬教授开始,几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逐步集聚,拉开了科学家归国创业的帷幕。这家拥有斯坦福基因的人工智能决策公司,以斯坦福校徽上的“杉”和大数据的“数”命名为杉数科技,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团队,在2016年7月成立后不久,即获得约210万美元天使投资,每年营收都在迅速上台阶,2018年刚刚开年的订单额已经达到了数千万元,超过了去年全年。

图说:叶荫宇教授、杉数团队在办公室隔板上演算

归国创业起步于那个酷热的夏天

叶荫宇教授团队在美国已经为不少大企业做过决策优化,一些中国企业慕名而来,而其中一些的“敲门”方式有点“简单粗暴”。“当时有的中国公司直接把斯坦福管理科学的教授名单拉出来,发现了唯一一个华人教授叶老师,结果还真找对了。”葛冬冬在美国时也是叶教授团队的成员之一,参与过很多企业决策优化的项目,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推动运筹学的科研和教学。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迫切需求,叶教授深感,仅从研究和育人的角度恐怕难以满足当下中国企业的转型需要,团队远在大洋彼岸,“隔空”服务也有诸多问题,因此,回国创业是最快、最直接的方式。

可是创业不是简单的事,刚开始尽管企业需求大,但对运筹学究竟能够带来怎样的变革,大多数企业还难以想象。“当时因为我已经在国内任教,最开始的一些工作主要是我在奔走,不过因为缺乏运营经验,遇到的困难很多,甚至吃过不少亏,压力不小。”葛冬冬清楚地记得创业项目酝酿初期,叶教授利用暑假飞到上海,就住在上海财大边上,天天背着电脑带着水,顶着高温烈日四处奔走,跟各种上到CEO下到程序员仔细讨论问题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老师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真的是心怀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梦想在做事。看到他的样子,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咬咬牙也坚持住了。”

渐渐,又有几位同门回国加入,这家海归科学家的创业公司逐步组建——叶荫宇担当首席科学顾问,葛冬冬任首席科学家;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24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师弟王子卓担任首席技术官;从谷歌辞职回来的决策分析与风险分析博士王曦加入了;在创投界已经有所成就的斯坦福商学院博士罗小渠任首席执行官。目前核心技术团队全部是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教授或博士,公司三分之一以上员工是名校海归。

上海、北京、深圳,市场越来越大

运筹学是寻求最优解的交叉学科,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杉数科技要将科学层面的原理、技术应用到实际。“结果我们发现,这其实很难。”葛冬冬说,“以前当我们搞明白一个数学原理,以为问题至少解决了60%。但在实际案例中,科学层面可能只解决了20%。运筹学的应用是深度定制的,落地乃至最终形成产品为企业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杉数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至少一个科学家全时领衔,并负责科学层的突破,搭建原理模型。两三个数据分析工程师对数据进行提取、清洗、处理和分析,再由四五个软件工程师实现,一两个商务对接企业服务。

目前,公司已形成智能定价、库存管理、物流规划、开店选址、选品优化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了很多中国企业切实获利。“刚开始企业也不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初期一家龙头电商和我们签了一个几十万元的项目,项目做完效果很好,又和我们签了千万元级的项目。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葛冬冬认为,尽管在运筹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上中国起步晚发展缓,但市场大、企业需求大,因此通过创业方式,从产业角度推动也成为这支科学家团队的初衷和愿景。目前,除了上海,公司还在北京和深圳落户,为一批期待寻求创新和变革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

“一路走来,我们觉得国内创业大环境很好,可做的事情没有极限。虽然我们是初创企业,但服务很多大公司的时候,经常是直接和CEO和CTO讨论,感觉我们的努力确实能够影响这些中国企业的发展,甚至能够改变他们未来的走向。这些时刻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这也是在国外很难做到的。”葛冬冬说。而对于上海的创业环境,葛冬冬觉得上海的创业服务体系、政策法规很成熟,国际化的城市文化也令海归们能够快速适应。不过他也认为,对人才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大。

“一言不合就演算”的科学家团队

在财大科技园杉数科技的办公空间里,随处可见的白板,密密麻麻写满演算公式和模型。这里,几乎所有的隔断、墙壁都做成玻璃白板,大家可以随时随地提笔即写。公司聚餐的时候,两个科学家边吃边聊,说到一半互相不服,餐盘一推酒杯一放,包里拿出纸笔就旁若无人开始演算。“一言不合就演算”是这家公司非常有趣的特殊文化氛围,头脑风暴随时随地进行。

“科学家还是很有情怀的,这是我们的特点,有时候也是缺点。比如常常讨论着讨论着就变成学术研讨了,从项目本身来讲这种研讨未必是必须的,但大家较真就不会放弃。”葛冬冬说。

不久前,公司与上海财大签署了产学研基地一揽子合作协议,共同发布了中国首个运筹学算法平台,以开源的方式运行,为政府部门和各企业提供调用代码。“这项工作从成本效益上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但是它将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不仅能解决行业中的大规模数据优化问题,而且在数据安全上更有保障。”葛冬冬说。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