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侨梁 > 正文

生活在上海 | 硅谷技术大咖回沪深耕电商大数据

来源:新民晚报海外版     记者:郭颖      作者:郭颖      编辑:梅璎迪     2018-05-07 17:45 |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股热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其中,一位来自美国硅谷的技术大咖,先后两次回沪创业。他就是印义言。

图说:印义言和他的美国合伙人爱德文

1999年首次回沪创业

印义言是个典型的“阿拉上海人”,在他身上,有着大科学家的儒雅与淡定。

1991年,印义言作为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硅谷奋斗,成为ICT公司副总裁。他每年都会率团回国与中国半导体行业进行交流,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他决定回国创业。

1999年,印义言创办了上海华园微电子技术公司。他带回了最新的设计和开发理念,而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也积极支持他开发高清晰大彩电集成电路芯片,并启动“PDC助推计划”,注入芯片研发资金。

有了足够的资金,印义言率领魔下几十名精兵强将日夜攻关。他们开发出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液晶微反射投影数字技术,把整个屏幕投影图像储存在一个指甲般大小的芯片上,再通过强光反射到屏幕上,使彩色电视机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且节能无污染。他们开发出的芯片成本大大降低,不仅结束了中国高清彩电一直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使国产同类彩电价格大幅走低。2001年,该项目被列为上海第一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印义言对当时的“PDC助推计划”充满感激之情。“如果没有PDC助推计划的支持,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他说,助推计划不仅在国内民营科技企业中反响强烈,更吸引海外学子为“中国芯”出力。

二次创业投身大数据

自此以后,印义言长期在IC设计及制造领域工作。他创建并担任了数家美国大型设计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随着中国“双创”热潮的掀起,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了创业市场的热点,政府及大众关注的焦点。印义言决定再次创业。

注册在张江太库·上海孵化器的上海战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大数据公司,由“老外”爱德文(Edwin Hartnell)和他的“中国合伙人”印义言一同创办。2016年,这家公司参加了第一届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活动。

作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印义言的另一个身份亦“升级”为华美半导体协会上海联谊会会长。

印义言在硅谷待了20多年,正是在那里结识了爱德文。“我一直在上海、硅谷两头跑,我们每个月都会举行演讲会,除了华人,还有很多老外参加,爱德文便是其中之一。”

印义言这次回沪创业之前,曾任爱特梅尔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在加入爱特梅尔之前,他还于1998年担任过美商矽像公司总经理,可谓业内“老法师”。

对于上海如今创新创业的氛围,印义言赞赏有加:“我一回到上海,就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活力。在这里,人人都想创业,都在寻找机会。很多项目在找钱,很多钱也在找项目。”

老印说,不少新技术都始于硅谷,像电子商务,硅谷很早就有,但是最后淘宝成功了。“中国人口众多,比较适合电商发展。”这也是他此番在上海创业的理由,因为现在中国的电子商务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说到这里,老印不由得要为自己新公司的技术吆喝一下:“我们采用世界尖端人工智能和模拟预测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电商实现利益最大化。”老印坦言,目前公司的客户仍以欧美为主,中国的电商对于价格策略还是“凭感觉”,“国际上对于定价都有严谨科学的计算方式。”老印表示,待到未来中国的电商发展进入瓶颈期时,会慢慢接受先进的大数据分析。

创业在上海,注册在张江,可以享受到自贸区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老印举例道,比如税收有“三免两减半”,即前3年免税,后2年税减半。原本增值税17%,现在只要3%。

他的“美国合伙人”

说到印义言的二次创业,必须要介绍一下他的“美国合伙人”。

已经在上海工作、生活了7年的爱德文,原来是世界第一家大数据公司—美国PROS公司亚太区总经理。2016年初,受到印义言的影响,他也开始“下海”创业。

拥有美国伯克利大学MBA学位的爱德文是雷达软件的创始者和主要设计师,曾成功地把PROS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及亚洲市场。在过去的16年里,他为各大行业提供大数据服务,涉及行业包括航空公司、旅游、电讯、工业、消费品及金融服务。

爱德文说,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创业,是因为“中国的电子商务是世界上最好的”。

对于中国,爱德文有一种特殊的情愫。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从国外引进的大项目经常委托爱德文父亲所在的澳大利亚律所签署合约,因此,爱德文的父亲曾多次来到中国。1997年,爱德文也曾随父亲来过北京。

如今,爱德文和妻子、儿女一起定居在上海。“我的女儿中文讲得比英文还要好,但是中国文字还写不好。”爱德文说,他现在也在家里跟保姆学习中文。

爱德文和印义言的大数据公司现在有12位工程师,都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都很勤奋优秀,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上海创新创业的热情。”印义言说。

本文作者 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