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小三线”纪实摄影展在沪开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陆常青     2018-01-14 09:19 | |

图说:当年小三线的老厂区。来源/摄影展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王蔚)《尘封记忆——安徽小三线纪实摄影展》昨天在陆家嘴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人民摄影报、上海大学文学院、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上海市金融城市文化中心等主办。展览以大量实地采访为素材,为即将消失的“国家三线建设”这段历史留下最后的影像。 

图说:进出产品的两条运输轨道静静地躺在车间里,倔强地证明着当年这里曾经有过的沸腾生活。

20世纪60至80年代,在我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其中,上海在安徽皖南和浙西地区建立的小三线,是全国各省区市小三线中门类最全、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后方工业基地。在1965至1988年期间,7万余名上海职工和家属,远赴皖南和浙西开山炸石、架桥修路,在那里的深山密林中建成了81家企事业单位。如今,小三线建设者们都已各奔东西,而这些风雨岁月催化的建筑却安静地躺在皖南和浙西的深山密林之中半个多世纪了。唯有这些残缺的建筑,已经成为当年这场建设的历史痕迹。当年的小三线职工而今都已进入花甲之年,他们为了共和国的军工事业付出了青春芳华,在我国当代工业发展史上应该留下重彩的一笔。

2017年4月,人民摄影皖江俱乐部成立后,决定充分发挥集体的创作力量,由刘洪、马春雷、孙学杰、吕家富、丁林、张霞组成六人创作小组,对残留的历史遗迹用纪实的眼光面地记录,为即将消失的这段历史留下最后的影像。

图说:这里住户每家上下两层,每户都有独立厨房,里面木楼梯、木地板,完全是上海建筑风格。

上大历史系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徐有威介绍说,摄影师们用镜头将那些残存建筑记录了下来,同时也印记着一代人为共和国的军工事业付出的芳华岁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