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上海两会 > 正文

上海两会 | 突破瓶颈 重振“上海制造”雄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宋宁华 江跃中     作者:宋宁华 江跃中     编辑:吕倩雯     2018-01-25 14:48 | |

曾几何时,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海鸥相机……这些家喻户晓的“上海制造”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片。如今,上海制造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重新擦亮“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

今年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认为上海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走出制造业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之路,重振“上海制造”的雄风。尤其在高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业转型等方面亟需突破瓶颈,争取制度性创新。

图说:来自基层的代表带来了一线劳动者的心声。会议间隙,刘华新、蒋纯禹、朱雪芹、王承代表聚在一起。如何提高“蓝领”的待遇问题,发扬工匠精神,让更多的一线劳动者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成为他们热议的话题。 刘歆 宋宁华 摄

精准激励

蓝领别成“单行道”

“在社会观念中,考上大学是‘星光大道’;当公务员是‘金光大道’;但要是读了技校当了‘蓝领’,就是走上了‘单行道’。”市人大代表刘华新诙谐地说起了社会流传的“段子”。这虽然是个“段子”,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上对“蓝领”认可度低的现状。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5年,要基本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6.5%左右,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是关键因素。”刘华新说,过去“上海老师傅”在全国制造业中是“一只鼎”,高超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让人敬佩。上海要引进培养高端人才,不能缺了高技能人才这个角。现在年轻人愿意做“蓝领”的少,这就需要制定精准的激励政策,根据他们的需求做制度设计,并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不要让人感觉技术工人“低人一等”,扭转当前社会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

他建议,将上海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10月13日设为上海的“技师节”(或技能节)。组织走进职业学校活动;开展学术研讨和成果展示;表彰各层面的“工匠”,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市政协委员陈金隆则提出,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成果,构建市区联动的技能大师工作平台。发挥各区的行业优势和传统特长,鼓励和推进其争先引领;创建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使其示范推广。构建市区联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机制,统一规划、协调整合技能工作室、行业、企业、院校的资源,使各方协力为推动技能传承创新,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做出努力;建立行业、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机制,促进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

企业转型

深度融合“高科技”

“上海的标杆企业在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方面起到了引领和带头作用,但上海仍旧有大量传统的小型制造类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多次错过了升级转型的机会,正在低效率、高成本的泥潭里苦苦挣扎。”谈到复兴“上海制造”过程中的传统小型制造企业这个话题,市政协委员沈钦华认为,虽然艰难,但政府不应该放弃对这些企业的扶持,而更应该利用标杆企业的示范作用和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来带动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

沈钦华指出,从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来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业4.0的核心技术,正在快速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

为让传统小型制造企业享受到这些新技术的利好,沈钦华建议,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推进工业4.0改造或部分改造,如和国内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合作,逐步实现相关行业垂直产业链的物联网化。对条件尚未具备的大量处于0-3.0之间的中小企业,要引导他们使用相对成熟的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改进他们的生产和管理,为未来使用大数据管理打好基本功。

上海原先的一些龙头行业,在发展中也要争取“华丽转身”。

市人大代表陈虹表示,传统制造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加强和高科技的深度融合,向高端制造业迈进。同时,要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和大数据公共云建设,确保云端数据安全可控,通过线上互联网和线下汽车相结合,打造出行服务生态圈。

制度供给

增强管理“创新度”

“我国的科研经费,往往是申请难、使用、监管相对宽松,造成部分科研经费去向不明,甚至发生过交大‘汉芯’这样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市人大代表高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上海要打出制造品牌,就必须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可转化性,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避免科研成果虽然获奖多多,却被“锁在柜子里”的情况。

为此,他建议,对于可以改革科研经费的拨款制度,采用后补贴的方式,根据科研成果的质量、可转化等多种因素评估后再予以拨款。项目运作前期可以通过贷款等方式,真正把科研经费用在提升制造业能级的关键地方。

同时,对于提升制造业能级,他建议要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确定重点领域及行业,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产业,形成带动效应。

市人大代表陈杰认为,围绕实施国家战略,强化制度供给,推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的“创新度”,借鉴深圳“通过企业来办事业单位”的做法,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管理模式。同时,要增强制度供给的“未来感”,关注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两大趋势,要从产品做成产业,让上海从高端产业的“输出地”变为“枢纽地”。

市人大代表陆晓炜说,张江科学城除了发展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战略性重大项目,还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优势领域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引领“上海制造”的品牌优势。比如,生物医药过去上海是“龙头老大”,但是由于发展空间等原因,如今这种领先地位正在弱化。她建议,要擦亮“上海制造”的品牌,产业应向高端细分领域发展和创新能级提升,比如基因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生产环节可做到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这种产业仍应扶持,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上海制造”的国际品牌。

智能制造

建设完整“生态链”

在“上海制造”中,上海智能产业基础优势明显,机器人、系统集成、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规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建成多家电力设备大型汽轮发电机智能工厂;软件产业发展迅猛,成为领军行业。同时上海还在纯电动汽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硕果累累在市政协委员孔令丞看来都是机遇,“我们可以依托这些优势,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孔令丞建议,依据科创平台促智能制造发展,打造智能制造“嵌入式”的科创平台。依托上海大科学中心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力量,委以传统“强生产、弱创新”的传统制造业创新中试的重任,以此将其纳入科创中心。围绕创新成果应用的目标,秉承“以用为先”的原则,调动整个科创平台的资源,顺利完成创新中试、量产、升级,构建科创平台网络成员的联结,构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孔令丞还建议科创金融创新,助推智能制造“自进化”。一方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突破信贷单一的金融支持模式,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整合市场资金和财政资金,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中的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更有效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结合智能制造不同阶段创新成果转化的资金需求,加强金融扶持政策,通过市场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市场化配置,灵活开展“投贷联动”,实现市场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无缝高效对接。

市政协委员祁斌在提交的《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提案中则提出,“希望尽快出台重振‘上海制造’的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他认为,只要是符合“上海制造”产业方向的,政府都应支持鼓励企业积极技改,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转型为现代化的智能制造企业;要打响“上海制造”,必须先夯实上海的整个制造业基础,只有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制造出一流的产品。

因此,打响“上海制造”不仅仅集中关注支持大飞机、核电、汽车整机领域,更应关注支持相关产业链领域,特别是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就必须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进程。要在现有基础上,出台专门针对智能化制造技改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为“上海制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江跃中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