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马兰头大王”传递春日泥土芬芳 市民元宵尝鲜马兰头馅浦东圆子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孙云     作者:孙云     编辑:吕倩雯     2018-03-02 11:40 | |

今天是元宵佳节。凌晨4时,天还没亮,位于浦东书院镇余姚村的浦东0001号家庭农场“乔占家庭农场”就渐渐人声鼎沸起来,几小时前刚分开的村民们,为了让市区的食客们今天晚餐吃上新鲜出炉的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带着连续熬了几天夜的黑眼圈,又开始忙活起来。切拌马兰头的、焯水拧干马兰头的、和皮子的、包圆子的、烧水煮的、打包快递的……只见阿婆们运指如飞,一只只比乒乓球还要略大一点、头上尖尖的浦东圆子很快就摆满了一张案桌。自从年初十开工以来,这一周来,已有逾4万只圆子端上市民新春餐桌,这些仅余姚村才有的特色圆子,带着泥土的芬芳,让市民的节日餐桌洋溢着春光好滋味。

图说:阿婆们正在采摘马兰头。乔占 摄

余姚村是长三角“马兰头之乡”,产量占长三角地区总产量的80%,所以,与浦东其他地区的浦东圆子不同,这里就地取材,用拌有松子、豆干的马兰头馅包圆子。自从2月25日新民APP《“马兰头大王”今天开工,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元宵上餐桌》报道发布以来,本已在朋友圈中走红的浦东圆子更成“网红”,慕名求购的食客打爆了“马兰头大王”乔占的电话,一些人还费了一番功夫,直接开车找到农场,要求现做现吃,在田间尝个新鲜。

图说:马兰头馅圆子。乔占 摄

马兰头是江南人爱吃的春季时令野菜,在南汇地区农村郊野更是随处可见。2000年,退伍回家务农多年的乔文龙尝试种植马兰头,很快见到收益,开始带动全村一起种。余姚村的马兰头已“娇贵”起来,住进了温暖的大棚,一年四季都能上市,叶子更肥厚,口感也更鲜嫩。去年,老乔的接班人、儿子乔占把马兰头打进王家沙,做出了几十万只马兰头馅的青团。青团下市后,他又有了新点子,组织村民们制作马兰头馅圆子。

浦东本地人都知道浦东圆子,过年期间,许多本地人不吃汤圆,要吃本地圆子。一字之差,圆子与汤圆有很大区别。一来,其皮子是用糯米粉和粥混合而成,更有韧劲,包好后小火油煎,满屋飘香。二来,圆子个头特别大,超过乒乓球,一顿饭吃上三五个几乎就饱了,所以又称“浦东大圆子”,一个“大”字尽显人情味。正在包圆子的阿婆就对记者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就是要大,农村虽然不富裕,但‘大’就是我们的待客之道。”

图说: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广受好评。乔占 摄

从去年四五月份至今,“乔占家庭农场”已卖出约15万只马兰头馅浦东圆子。其中,大部分是朋友口口相传,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乔占购买,通过冷链物流快递上门。粗略算算,一只圆子的重量是50克,这些浦东圆子已“吃”掉了两三吨糯米粉、三四吨粥和八九吨马兰头。

冬天是大家最喜欢吃圆子的季节,春节前,乔占和村民们一直忙到2月上旬才收工,2月25日又开工了。在新民APP报道后,乔占的“微店”成了“网红”,不仅十四五个村民天天都要从清晨忙到半夜,连他三岁的侄子昨天深夜也精神抖擞地在旁边凑热闹。今天凌晨4时,刚下锅煮出的第一批圆子已打包待发,即将走上快递路,把清香的郊野年味传遍上海四处。

新民晚报记者 孙云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