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碧玉青团:舌尖上的乡间情怀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范洁     作者:范洁     编辑:杨洁     2018-04-07 13:56 | |

油绿如玉,糯韧绵软,青团是清明的传统食物。从咸蛋黄肉松馅儿,到腌笃鲜、蟹粉等口味,“网红青团”年年翻新,吸引饕客排队尝鲜。

在沪郊乡间,仍然保留着手工自制青团的传统,割艾草、舂青汁、揉团子、土灶蒸,“舌尖上的记忆”别有一番风味。

图说:在沪郊乡间,仍然保留着手工自制青团的传统。陶磊 摄

手工青团

包住回忆和情怀

“第一次吃到艾草青团,味道很清甜、很特别。”清明前夕,位于松江天马山脚的九曲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10余户来自云南澜沧的拉祜族家庭走进小村,体验民俗文化。

圆形、桃形、方形,眼前一个个碧绿果子着实可爱,这些青团均是64岁的村民杨金芳亲手制作的,每一道步骤都依循传统。一大早出门,到附近田野割了一篮子艾草,拣出嫩叶清洗干净,用沸水焯烫。“煮艾草叶时,加一点石灰粉,香味会更浓,颜色也更亮。”

随后,杨金芳用石臼将艾叶舂成糊状,再用粗布挤出汁液,碧绿的艾草汁清香满溢。只见她将青汁倒入糯米粉中拌匀,加入热水揉成团状,分别包上豆沙、芝麻、笋丝、萝卜丝等馅料,放入模具压花造型,最后垫上粽叶装进笼屉,“这样蒸时不粘笼、吃时不粘手,还会有粽叶的清香。”

“买来的青团,总是缺少那么点味道,不如自己手工做的甜糯和清香。”20分钟后,青团出炉,客人们赞不绝口,让杨金芳欣喜不已。她坦言,以前村里制作青团习俗很盛,不仅在元宵、清明等节日,每逢婚嫁、寿诞、添丁等喜事也会做青团、送青团,“青团里有不少回忆和情怀,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留住记忆,传承民俗。”

图说:金山廊下镇朱桂芳自制的“外婆青团”。陶磊 摄

外婆青团

寻找儿时的味道

“这过日子呀,就像做青团,慢慢地搓,慢慢地揉,就会过得圆圆满满。”家住金山廊下镇的朱桂芳,没想到自己成了“网红”,电视台采访、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探她自制的“外婆青团”。

走进朱桂芳家,糯米和青汁的香甜气息扑鼻而来。她做青团,采摘的是新鲜油菜叶,放入大锅中,加上石灰水,搅拌煮上十分钟,捞出洗净后就成了天然的染剂。将菜叶和糯米粉混合后,反复按压揉搓,直到看不见菜茎,就算完成面团制作了。

“揉面前,要把洗好的菜先放在灶头上烧,再放到糯米中,因为粉是凉的,所以菜必须要是烫的。动作要快,菜冷了就不好做。”朱桂芳一边分享窍门,一边将煮好的红豆沙填入面团,慢慢收口后,一个青团就完工了。放入土灶,大火闷蒸,半小时后墨绿的青团就出锅了,垫上一张菜叶格外诱人。

“原汁原味的感觉,吃起来有春天菜地里芳草的清香,不油腻很健康。”不少游客感叹,小小青团,有一种儿时的味道。没有花哨的噱头,凭借地道的口感,“外婆青团”赢得不少回头客,近年找朱桂芳预订青团的人越来越多。“每只2元,好吃又实惠。”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范洁 通讯员 乔进礼 熊雪寒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