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四团镇七旬翁3年收集近600条乡土谜语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一能     作者:李一能     编辑:张家愉     2018-07-05 09:29 | |

在奉贤区四团镇,76岁的王火清是一位“收谜成瘾”的人。他花了三年多时间,收集了当地583条乡土谜语,并梳理成册;他每年在学校、社区和企业用方言讲解乡土谜语,唤起了越来越多的四团人对乡土文化的眷念与热爱。他说,要用谜语留住一份乡土记忆。

图说:猜谜语让人们放松心情,也增进了感情。网络图

四团乡土谜语起于清代

乡土谜语,是奉贤东部地区先民们把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见闻,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语言编写而成,利用农闲和雨雪天进行交流,营造文化娱乐氛围。

早在清代时期,四团就有谜语流传开来。王火清是土生土长的四团人,又从小在农村长大,常听到大家讲乡土谜语。出谜语的多是老人,他们一般在干完农活后或夜晚纳凉时开始出谜,如“一个小抽头(抽屉),抽出来全是小囡头”(谜底是火柴)、“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喜欢有人讨厌”(谜底是辣椒)。孩子猜对了会得到大人的夸奖。

猜谜中,乘凉的老老少少放松了心情,也增进了感情。因此,许多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奉贤人都对乡土谜语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收谜”只为留住乡愁

王火清真正专注从事“收谜”工作,要从3年前说起。3年前,王火清与老干部施雪旺、瞿福根结缘。随后,在闲聊中,王火清还得知了这两位老干部的烦忧,那就是怕收集乡土谜语的“事业”后继无人,他们期待猜谜语能重回群众视野。正是这份乡愁,促使王火清作了一个决定:收集整理四团乡土谜语,致力于乡土谜语的发扬和传承。

王火清收集谜语有自己的秘诀。

他首先通过回忆整理出小时候猜过的谜语。这些谜语不是一下子就能记起来的。那段时间,他随身带着笔和纸,有时走在路上,突然记起了一个谜语,赶紧记下来。有时在睡梦中出现以前猜过的谜语,醒来后,他立马写下来。靠回忆,他陆陆续续整理出了上百条四团乡土谜语。

 为了找到更多谜语,他还培养出了一个习惯,即不管走到哪里,凡是碰到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向对方打听老谜语。这些年,他陆陆续续走遍了四团的每一个农村。听说有些同乡人在镇外居住,他又一次次往镇外跑,就为了和他们聊聊过去的事。通过这种方式,他也收集到了不少宝贝。

谜面反映时代变迁

乡土谜语收集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示时代变迁的过程。王火清介绍,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农户编了一则“三头六眼八脚两头计算策划,中间性命不看”(谜底是二人扛着卖猪去)的谜语,就生动反映了当时家家户户以养殖业为主的生产情况。又如“夜里躺壁脚,日里翻跟头”(谜底是脱粒麦子的工具),就说明了当时农民还是靠体力来劳动的,且劳动工作也很落后。

为了让谜语更成系统,王火清还对同主题的谜语进行分类,至今共有动物篇、植物篇、食品篇、自然篇、地名篇、生活生产用品篇、文娱体育篇、人体篇共八篇,方便在儿童及特定的成人群体中传播。在四团当地,就有不少人将谜语作为生动的教材,说给孩子听。

王火清说,四团乡土谜语,是奉贤唯一乃至全上海都所剩不多的传承了数百年的口传文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一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化遗产能够广为流传,“勾起越来越多人的乡愁”。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