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网事 > 正文

共享单车离盈利还有多远?广告市场成为行业玩家分食的第一块蛋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志刚     作者:金志刚     编辑:任天宝     2018-06-11 15:07 | |

VCG211140882038.jpg

来源/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志刚)共享单车曾因盈利模式不清晰而被市场诟病。不过,今年以来各玩家开始思考并尝试各种商业化盈利模式,广告市场成为第一块被分食的蛋糕。

  今年以来,以ofo、摩拜为首的行业玩家基本都恢复了20元月卡以及正常收费,意在实现营收。美团收购摩拜后,摩拜最新又调整回5元月卡的营销阶段,以继续扩大市场规模。

  ofo今年开始全面探索商业化战略,其中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模式也被媒体频频曝出和质疑。但据ofo联合创始人于信称,“在武汉的车身广告业务,ofo改造了200辆车,相关收入就达到了百万。”200辆车、100万元,也就是说每辆车收入5000元。按照ofo一辆车1000元成本,每天1元的折旧费用,1元的运维费用来计算,按照3年的寿命,每辆车也能净赚近2000元。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ofo的广告模式具备盈利可能性。ofo有线上APP和线下单车流量的优势,即能为广告商进行线下单车流动式的品牌营销,也可以将线上用户进行有效的流量转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增速迅猛,已由2012年的66.6亿元迅速增长至2017年的23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6%。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2970亿元。预计到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

据ofo内部人士透露,除车身广告外,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ofo三周年庆上完整阐述了ofo整个商业化的战略布局,包括车身广告、端内广告、企业年卡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

可见,盈利将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玩家角逐胜负的新赛道。业内人士分析,共享单车企业发展至今,应脱离一味“输血”而逐步走向自我“造血”,将来单车出行业务或将免费,转而靠广告、金融、本地生活等商业化布局获得盈利,不断扩展边界和商业可能。商业化的费用则可覆盖各平台的车辆和运维成本,平台之后可通过免费骑行、车辆硬件升级等方式,给用户更多更好的服务。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