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台前幕后 > 正文

音乐剧《白蛇惊变》融入13项非遗 演出+展览为你揭开美的面纱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见习记者 赵玥     作者:见习记者 赵玥     编辑:黄永顺     2018-04-22 09:28 | |

图说:舞台上的白娘子美得让人窒息 主办方供图

  古往今来,白蛇故事被演绎为各种版本。在这个杨柳风轻,细雨迷蒙的季节,音乐剧《白蛇惊变》在虹桥艺术中心开启正式首演,重新诠释这个荡气回肠的凄美故事。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十三种非遗技艺荟萃一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穿越在古今之间,神秘典雅的舞台设计,华丽壮观的武术场面,声势浩大的鼓乐演奏,无一不让人为之振奋。

  当非遗遇上非遗,白蛇故事本身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叹巧合的同时,导演徐俊也开始有意增加非遗元素在剧情之中,赛龙船、锣鼓、武术等非遗项目一点点被加入到剧情之中,到这个音乐剧正式搬上舞台,剧中涉及的非遗已经有13项。非遗技艺共同打造而成的古典中国风的服饰道具,与讲述民间传说故事的现代音乐剧相得益彰,别具一格的“古典新美学”风格让人拍手叫绝。

图说:东阳竹编首次进入舞美 主办方供图

  音乐剧开篇法海禅师出场时,十根巨大的竹编灯柱烘托出威严的气势,肃穆斑斓。第一次看现场,制作人之一、东阳竹编传承人何红兵自己都被震撼到了,“没想到舞台呈现效果这么美。” 灯柱由何红兵用竹编一层层全手工编织而成,在编织上运用乱编法,层层渐变,上下两端部分编织的层次轻薄,方便透光,且让灯柱变得通透,中间处编织的层次厚重,让长长的灯柱稳固,变化的柱身让灯柱整体上变得轻盈起来。

  《白蛇惊变》中的白素贞本是修行千年的蛇,但她心地纯良,济世救人,反倒更像是一位接地气的仙女,如何才能塑造出这种感觉?在设计师的巧妙包装下,从服饰发饰到鞋履,都萦绕着仙气。

图说:白蛇头饰由刘兵亲手打造而成 主办方供图

  白素贞的头饰,由一支发簪,一支蛇形发饰,一对发钗,一对花钿,和一支蝴蝶配饰组成。这一整套宝钿花钗全部都由凯里市苗银锻造技艺传承人刘兵亲手打造而成,清雅温婉,灵动飘逸。两幅花钿采用了镂空的方式,中央镶嵌了2只形态各异的蝴蝶,翅膀薄如蝉翼,让舞台上的白素贞有了“鸾钗压鬓髻偏新,雾湿云低别种情”的古典美。

图说:白素贞的素纱纱袍聚集了蜀绣、顾绣、乱针绣、缂丝四种非遗 主办方供图

  化仙而去的素紫纱大袍,将中国传统的衣摆大袖、纹样刺绣等元素以现代的审美语境进行重新演绎:夸张的拖尾和大袖、收紧的腰身、加高的领口、现代的面料质感,素紫色的运用,都不是单纯浮夸的装饰,更呼应了徐俊导演这句话:白素贞,愿以爱的坦诚,涅槃出人、妖、仙的自我完满。其中收腰所使用的腰带,由寸缕寸金的缂丝工艺制成,金线织成的条条曲线,组成经典的水纹图案,大面积织就的金色缂丝纹案更是自成一派,色彩层次感非常丰富。

  在虹桥艺术中心一楼,“《白蛇惊变》音乐剧非遗手工艺展”在演出期间同步呈现,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剧中白蛇的全套服饰以及由东阳竹编制作而成的灯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章莉莉说,传承人与音乐剧的默契配合,是跨界创作的一次尝试,非遗传承需要回到当代生活,和当代审美产生联系,“静态的工艺品不仅从舞台的流动中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更可以带着技艺的温度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